要闻:家庭土壤须改善,家校社育应一体
本篇文章1663字,读完约4分钟
由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突然到来,严重冲击经济、政治、社会稳定乃至国际关系,对教育的冲击更大。 疫情暴发时,我们国家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才一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术计划,聚焦教育迅速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弱点,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现在的中小学生寄予很大的期待。 因为到2035年,他们都20、30岁了,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 但是疫情的突然流行,使我们重新思考了教育和教育的现代化。
疫情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使家庭因素认识到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疫情发生前,学生可以先从学校接受教育,整体约束。 疫情暴发后,许多家庭受到冲击,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出现了很大的对比。 以过去的中高考为例,有些学生的中高考成绩应该很好,但由于父母失业、夫妇矛盾等家庭问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明显下降。 如果说新型冠状病毒刺穿人体细胞,损害健康的话,瘟疫刺穿的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使原本脆弱焦虑的家庭无力,这些家庭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受到威胁,发生了自杀等令人心痛的事情。
养鱼先育水,种树先改善土壤。 把立德树人比作树,提高家庭教育就是改善种树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种好树。
现在很多父母缺乏教育常识,孩子事先报告了很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课外班,疏于养成倾听孩子、认真、在规定的时间做一件事等习性。 在低年龄段,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孩子的成绩可能会变好,但随着学年的上升,特别是到了中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性、家庭因素的影响变得显着,他的分数很可能逐年下降,我怀疑父母说的话。 这些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点规律,需要专家指导监护人。
我们知道优秀的学生大多来自和谐相爱的家庭,但对于出现问题的家庭,社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将其作为基本的一套涵盖在所有家庭,就像医院一样。 这样,父母如果孩子的教育有问题,就有同样的门诊和急救机构,专家为父母提供服务。
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不限于一个或部分家庭问题,成为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立足于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促进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密切合作,全面提高家庭育人水平,建立德树人的
年,北京市率先行动,成立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确定了两大目的:一是统一大中小幼儿一体化德育的纵向联系,处理大中小幼儿德育分割和碎片化的问题,推进全市大中小幼儿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 二是统一学校、家庭、社会横向协同育人,把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作为公共服务项目来看待。
今年7月,北京市第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实践研究区北京市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培养家庭教育指导者,让家长了解越来越多的教育常识。 很多家庭教育都有问题,并不是缺乏家庭教育理论,而是缺乏教育常识。 例如,教育的常识之一是,许多优秀的孩子背后有和谐的家庭,许多阳光孩子背后有和谐的父子关系。 如果父母整天对社会不满,对别人不敬,对父母孝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那个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二是帮助父母以正确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信息。 孩子和孩子不一样的话,根据年龄层的不同孩子也有差异。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交流? 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人,尊重他们,培养他们的精神。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不仅仅是学习的罐装容器。 大人第一,成才第二,成器第三,这三个顺序不能颠倒。
三是为家长服务,实现家校社的共同培养。 有些父母过于信任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有些父母对学校的教育很冷淡。 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认识。 真正的好方法是学校积极地与家长交流学校教育的大体、做法策略、教育常规等,指导家长如何协助学校。 父母也要积极谋求与学校的和谐,和谐共生,共同提高。
这次东城区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八个中心,建立“1+8+x”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运行机制,培训校长,培训各学校的家庭教育领导,并发挥模范作用,发挥家庭教育工作 (作者吴贽,北京市广凉门教育集团理事长)
《北京教育》杂志的普通教版
标题:要闻:家庭土壤须改善,家校社育应一体
地址:http://www.ptwc.com.cn/jtjy/2618.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