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什么样的孩子都不是来报恩的
本篇文章894字,读完约2分钟
“学习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安慰校长成绩不好的学生父母的话,一下子触及父母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安慰“落后”的父母焦虑的心,松了一口气。 学霸志在四方,远渡重洋,父母夕景凄凉。 “学渣”的学业通常是围着膝盖高兴,父母很高兴。 一是酸葡萄的心理表现出了另一种效果。
在中国人心里,孩子有两个功能。 或者像《孝经》中有云一样,《立街道,扬名后世,显著父母,孝顺终结》,让父母感到荣誉,有《面子》。 就像那个校长说的,能带着父母喝小酒,唱歌,享受人生的是“里子”。
无论是光宗耀祖的“面子”,还是小棉袄式的“里子”,都反映了孩子不独立的家庭文化,反映了父母中心主义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 从出生到成长,孩子不被视为独立的权利主体。 很多父母生孩子是为了稳定夫妇的感情,也是为了带孩子连接另一方的心。 两婴政策开放后,一些父母为平衡双方家庭的姓氏而生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视野和资源告诉孩子人生道路的父母更常见。
对于这些父子关系中孩子人格不独立的现象,人们已经成为习惯,混淆了孩子心智不成熟、能力不完全、人格独立的关系。 孩子的不成熟首先体现在心理水平和能力上,需要成人的保护、教育和训练,人格独立是每个孩子个人生命的独特之处。 孩子不是谁的,是有独特生命价值的人,不是为了谁来到这个世界。
只有把孩子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进行独立教育。 把孩子培养成各有特色的人,最终让各孩子发挥潜能,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成就自己,造福社会,不是成为父母的“面子”或“里子”。
有些是忠孝父子关系以前流传下来的国人来说,理解和接受并不容易。 鼓励父母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不是孩子和家庭感情被割裂,而是让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人,在养育孩子中不要混合和混合自己的“私人物品”,消除孩子的感情和道德负担,让他们轻装自己
站在公共教育立场的校长与教师有同样的观念,更不方便。 学校的责任是以专业的视角发现每个孩子的特征潜力,父母接受孩子的个性学习风格,鼓励孩子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怀着喜悦和感谢接受学业失败的孩子。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澎教育网2019年05月16日第10版
标题:要闻:什么样的孩子都不是来报恩的
地址:http://www.ptwc.com.cn/jtjy/2951.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要闻:父爱如山 育儿有道
下一篇:要闻:谁是我家“懂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