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文化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
本篇文章2369字,读完约6分钟
一所学校没有文化,就像身体没有灵魂一样。 文化和灵魂都是看不见的,但他们确实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经常说,最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是文化的管理。 通过文化让教师形成生命自觉,是校长最希望的。 这五年来,我一边重视学校的文化整理,一边努力把文化放在教师、学生和家长心里。
出生长大的学校理念
我们学校有百草园,是我的前任开垦的。 他是认识中医的校长,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院子里种了几百种草药。 我刚来学校的时候,经常和他一起去百草园,跟着他认识草药。 我看到他指着这里的所有植物,可以说它的名字和药效,我注意到我们周围的所有植物,即使是路边的杂草,也有一定的药效。 因此,我联想到了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的学生。
这么一读,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百草皆药,人人都能成才”的话。 这两个词后来成为我们学校的理念,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这两个词也成为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符号。
在校训中发挥育人的功能
随着学校理念的提出,学校从百草园开始,开发了中药课程。 作为主席,我比其他人更关注百草园的草药,每天去公园看看。 越看悟性,想法也越多。
我想反复保养和讲究,把“长得像草一样”这个词作为校训。 于是,在一个“名优校长高级培训班”上,提出了我的想法。 意外的是,除了一个女学生同意以外,其他学生都不同意。 他们认为我们是乡村学校,以“草”为校训,所以感觉更乡村化。 大家这么一说,我就不敢再说了。
直到第二年,著名学者傅国涌在浙江省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毕业典礼上以“长得像树”为主题发言后,我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我以信的形式,给学生解读了我们的校训。 长得像草一样。
长得像草
——给所有人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
我国着名文学家鲁迅曾经写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店》。 他写的百草园是他们家后院的菜园。 那里有紫红桑葚,大相思树,弹琴的蟋蟀,突然从草丛中飞向天空的云雀。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百草园,有着他美好的童年。
我们学校也有百草园。 这里种着何首乌、百合、鱼腥草、金银花、板蓝根等一百种中药。 这么多草药是原校长陈荣华从其他山上一株株地移植到这里的。 因为栽培了数百种中药,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我们也叫它百草园。
百草是所有植物的总称,可能是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可能是生长在大树脚下的青草一族,也可能是贴在树干和石头裂缝上的苔藓。
百草有独特的生长方法。 他们不管是谁,都长得很安静。 有些人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些人喜欢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 有些人喜欢在几千米高的高原上长大,有些人喜欢在平原上。 不管什么境遇,他们总是那么乐观,给我力量。 看,墙角有几朵梅花,凌寒一个人开着。 苔花像米一样小,牡丹花也学。 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在时间的陪伴下,最后成长为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这即使是百草的精神,也应该是人类的精神。
百草服从时间法则。 他们随着季节繁殖,发芽,开花,结果。 看。 金银花每年三月开花。 铁皮石斛在春末夏初开花。 桂树在金秋金灿灿,开出芬芳的花。 他们每个人都遵守对时间的承诺,开花。
这是挂在我们教学楼上的话。 “与时间成为朋友”。 我们必须相信时间,相信自己。
百草有自己的药效。 板蓝根有治疗感冒的效果,是我们常见的家庭备用药。 鱼腥草抗菌消炎,被称为“天然抗生素”。 我们经常吃的萝卜除了清热解毒之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被称为“小人参”,民间流传着“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医生不开处方”的俗语。
这是我们学校最初提出的话(学校理念)。 “百草皆药,人人成才。 ”。
同学们,我们都像百草园里的百草一样,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成长方法,各自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亲爱的同学们,让他们长得像草一样吧!
扎根于下,成长于上!
你们校长周国平先生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九日
我们进行的很多活动都渗透到“长得像草一样”这个词的意思和力量中。 儿童节演出下雨时,我问我们的家长。 “我们的校训是什么? 草不怕风雨吗? ”父母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不害怕! ”。 我们的学生也说:“我不害怕! ”。 600多名教师、学生和家长带着伞,穿着雨衣,演出了一两个多小时,没有人抱怨或早退。 我认为这就是校训的力量。
校园十景谈学校精神
经过几次讨论,我们从校训“长得像草”中凝聚了“自由、独立、合作”的学校精神。
我们在校园十景的“朴树下”解释“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这棵朴树在1994年一颗种子落在石缝里,自己成长,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干涉,现在成了校园的风景。 我们也希望学生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受过度的学业压力的影响。
这样的复印件成为这个“观光地”的解说词,每年入学我们都会举办“新生欢迎旅行十景”活动。 通过学校的十景解说队,对全体学生进行“景观育人”。
“合作”精神如何解读? 其实很简单。 我们带着学生来了百草园。 那么多草药以合作的形式给患者治病。 是的,处方是合作精神的体现。
如果一所学校能建设自己的文化,就真的能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的文化期待着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作者周国平是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的校长,获得2019年马云公益基金会“新乡村教育家”称号,《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年第11期)。
编辑后
生源流失,教师队伍零散,条件简陋的乡村学校接手,校长周国平其实因很多理由而怨恨人,但他不放弃,总是有理想,有热情,从一个细节开始,建设校园文化,提取学校理念。 周国平校长没有任何秘诀,他只是扎根乡土,用心描绘乡村学校的美好景观。
周国平校长的系列复印件在本期告一段落。 如果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校长能从这些复印件中得到启发,我们会很高兴。 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校长以“突围”的精神和勇气,稍稍改变了学校、教师、学生的面貌,希望乡村学校的星火总有一天能燎原。
标题:要闻:文化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3045.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