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儿童的生存与快速发展正面临着五大挑战!
本篇文章2960字,读完约7分钟
前几天,中国儿童中心发表了《中国儿童生存与快速发展:数据与解体》。 报告分为儿童数量和生存迅速发展的环境、前期儿童、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儿童四个部分,以儿童健康、教育和权利保护等问题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报告指出,10年来,中国儿童的生存和快速发展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第一可以归结为5个方面的挑战。
挑战1 :儿童死亡率世界中等,地区差异接近30倍。
数据显示,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年度报告《世界儿童状况2006 :被排斥和忽视的儿童》,2004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1‰,在192个被统计国家中排名第99位(从低到高),在世界各国处于中间水平。
从统计的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2004年中国5岁儿童死亡率不仅仅是瑞典、比利时、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3‰,还有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毛里求斯、泰国、越南等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婴儿和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从1991年到2005年的减少幅度接近40‰。 但是,对于国家的迅速经济发展,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依然比较滞后。 “十五”期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在徘徊中逐渐下降,减少幅度小,降速慢。
婴儿、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的死亡率对地区差异感到吃惊。 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最低地区的28.7倍农村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的婴儿死亡率都是城市的2.4倍。 更严重的是,两者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00年边远地区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是沿海和内陆地区的3.2倍和3.3倍,2004年扩大到4.5倍和4.7倍。
现象的分解:这不仅与中国妇幼卫生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而且证明妇幼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的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快速发展极不平衡。 儿童,特别是不发达农村地区的儿童,依然不容易获得及时良好的基础医疗和保健服务。
挑战2 :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给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风险。
数据故事:一般认为总人口平衡的性别比(女性:男性)的值应该在95~105之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总人口性别比都在这个范围内。 根据2005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儿童的性别比明显提高到112.3。
根据年龄阶段儿童性别比高的程度不同,前期儿童的性别比最高,达到119.7。 不同居住地类型的儿童性别比有一定差异,城市儿童性别比为107.6,县镇为113.6,乡村为113.3。
现象的分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持续上升的异常现象,至今仍徘徊在高位,没有逆转现象。 异常表现有三个层面:时间上长时间不平衡,程度在日益加剧的空之间不平衡地区扩大,部分地区不平衡严重。 随着孩子的成长,出生性别比急剧上升。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已经发展成全国性的重大人口问题。
从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可以看出,中国部分育龄层有很强的“男孩偏好”和“重男轻女”观念,折射出中国女性地位依然相对较低的客观事实,反映了中国女孩特别是农村女孩的生存和成长环境的不利。
影响预测: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必然对男女两性数量不平衡,这给中国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潜在威胁和巨大风险。 它不仅会形成婚姻市场的严重压迫,直接影响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引起地下色情行业的蔓延等社会问题,还会阻止女性地位的提高,影响男女平等的实现,还会影响人口就业、养老等其他社会问题
由“男尊女卑”观念引起的出生性别比异常,相反会增加女孩生存和快速环境发展的不利因素。 因为与男孩相比,女孩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大家庭中。 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的大家庭,女孩在生活照顾、教育、医疗等全方位上处于不利地位。 她们很可能早日成为家庭辅助劳动力,很可能成为辍学、辍学的“受害者”。
挑战3 :特殊的孩子要多关注,移动的孩子会影响整体。
数据讲话: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比,中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1.4735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0万至120万出生缺陷儿童,约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至6%。
现象分析:“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给我国教育、卫生及儿童的快速发展事业带来严峻挑战,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流动儿童中适龄流动儿童不能按要求入学而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相对较少,初级医疗保健 “留守儿童”因家庭关爱和教育阶段性缺失而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状况改善有效,2005年,视力障碍、听力语言障碍和智力障碍三类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实际入学率提高到80%,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95%以上,农村地区85%以上”的目标 从全国来看,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迅速发展极为不平衡。 不发达地区特殊教育不仅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而且特殊教育配置不合理,教师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来源有限,投入不足,因此特殊教育普及率水平低。
作为出生缺陷较多的国家,人口出生缺陷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出生缺陷发生在生命的起点,对儿童的生存和成长是全程性、难以逆转的不利影响。 因此,许多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和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的人口素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挑战4 :地区教育差距明显,农村辍学现象反弹。
数据: 2004年,相关机构和学者进行的局部地区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地区中学辍学率非常严重,调查对象学校辍学率最高的在70%以上,平均在40%左右,大大超过“普九”。
现象的分解:长期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对义务教育有明显的影响。 城乡教育经费、教师水平和学校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总是显着的,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依然显着。 近年来,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持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倾斜和支援力度的加大,中部地区相对成为“洼地”。 2004年与2000年相比,小学和中学生的平均预算内事业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 中部地区分别比西部地区低21%和19%,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
另一个问题是农村中学辍学率高和排斥,其中初二学生是学生流失的高峰学年。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规模辍学,查明其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厌学和学习困难,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此外农村中学学生没有继续升学的希望导致的“前途贫困”也是辍学的重要原因
挑战5 :未成年犯罪不容乐观,担心儿童心理健康。
数据显示,强盗、强奸、故意伤害导致重伤死亡等占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的90%以上,但未成年人的平均年龄只有15.7岁。 我国17岁以下的孩子中,至少有3000万人以上受到各种情感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现象分解:未成年人受到过这么多诱惑,从没受到过这么重的压力。 从1997年开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反弹,逐年增加。 犯罪形式越来越呈现暴力化、集团化、低龄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自杀问题等明显增加。 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以往成人中最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在中小学生中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其“双刃剑”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 利用电脑和网络扩大视野,提高能力,网络上的坏消息和游戏中毒等问题也逐渐威胁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很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网络成瘾。
标题:热点:儿童的生存与快速发展正面临着五大挑战!
地址:http://www.ptwc.com.cn/xyzx/3235.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