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家国命运的见证
本篇文章2420字,读完约6分钟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70”是非常重要的数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一次作为记者这个职业迎来国家的大庆,我强烈期待着能参加其中。
边疆的九个选择点,我最感兴趣的是延边。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有趣的地方含有猎奇的成分。 与神秘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山相望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抱着期待,和同事们踏上了延边的土地。
我有教育这个信仰
延边位于吉林省东北部,用全名表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人口中,36%是朝鲜族。
来延边之前,我对朝鲜族的印象只停留在几个记号:短衣长裙、长鼓、阿里郎。 真正与延边的朝鲜族特别是朝鲜族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时,我被他们对教育的再三和信仰所感动。
朝鲜族不是纯粹的少数民族。 根据史料,从18世纪开始,由于战乱、逃亡等原因,原本住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开始陆续越过长白山、鸭绿江,向我国东北地区移动。
“外来户”生存的首要意义当然是食物。 朝鲜人把从家乡带来的大米撒在黑地上,东北从此开创了水稻栽培的历史。
“外来户”生存的第二重要意义是什么? 是家吗? 答案使我吃惊——学校。
受儒教文化的影响,朝鲜人非常重视教育,把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途径。 这个“改变命运”,不仅仅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意义上的出勤官,还蕴藏着把握自己的人生,成为命运主人的价值观。
澎湃教育网报社《边陲行》吉林报道组影。 刘亦凡供图
延边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严秀英在她的学术论文中说,作为海外转移之一,当初朝鲜人有时在东北地区被排斥,但他们相信教育是融入当地社会的关键。
抱着这样的期待,朝鲜人对教育的重视付诸行动:如果村庄建设,学校就会建设。 只要孩子想读书,卖家里的耕牛也会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内的朝鲜人组成朝鲜族,成为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教育信仰已经像基因一样,写着朝鲜族的民族道理。
“从高学历人才的比例来看,在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是第一位的。 ”严秀英是出生长大的延边朝鲜族人,说到教育,她感到特别骄傲。 “我们朝鲜族的父母互相比较,孩子从哪个学校毕业、去哪里,不是比孩子赚了多少钱。”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延边采访期间,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观察。 那是朝鲜族人口的普通话水平,因年龄和组而异。 老年人几乎不会说话。 民族学校的教师们说得有点好,有点口音,民族学校的孩子们说标准普通话。 这几年对民族地区的国家共同语言宣传似乎有效果。
引起另一种观察的是朝鲜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者的比例。 当地人告诉我朝鲜族学生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中文、朝鲜语、日语和英语三种。 大学毕业后,很多人根据语言的特点,去日本、韩国、日韩中国沿海城市开设的公司打工。
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在外国运动,这些因素会影响朝鲜族对祖国的认可感吗?
事实表明我想得太多了。 在朝鲜族老年人中,许多父母经历过抗日战争或受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对建立新中国的成果有天然的崇敬。 同样受到压迫、奴役、携手抵抗,成功的经验把朝鲜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紧紧结合在一起。 延边大学86岁的老教授金昌南自称“党延大”,显示出党的民族政策和延边大学的学业机会对他命运的影响。
对于年轻群体,教育在国家认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延边大学,每学期进行入学教育时,“五老”们讲述学校确立的历史,讲述国家和民族的团结。 在图们市第二小学,教师们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对孩子们进行演讲比赛。 有个少女用朝鲜语演讲,我不擅长,直到看到校长翻译的演讲,她才说自己为中国的高铁、移动支付感到骄傲。
“在国内是朝鲜族,我知道是56个民族的一员。 在韩国读博士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中国的朝鲜族。 去美国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中国人。 要问朝鲜人自己的身份定义,我想严秀英的这句话会被最正确地解释。
一条河,两个命运
中朝之间的国境线很长,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的8个市县,5个位于中朝边境之上。 其中图们的市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安定城郡隔着图眺望。 我们旅行的最后一站是这里。 一般出差的途中,我想利用采访后的空余时间在当地街头转转,发现与过去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东西和现象。 来到图们放下行李后,天晚了,但好奇心促使我向图江边走去。
这几乎是世界照明影像图的现实版。 江北,堤坝上亮着灯,出去散步的爷爷阿姨带着宠物,孩子们冲进河边小广场的淘气小屋。 在江南,山在夜幕中影子很明显,离河边不远的地方排列着绿色的了望塔,窗户部分是黑色的方块,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哨兵。
更鲜明的对象,其实在人和人之间。
比如白天的图:江上有中国的游船,游船的船头插着国旗,载着旅游团的游客们近距离地看着北朝鲜。 其实,江对面是田地,没有多少怡人的景色,但偶尔遇到朝鲜农民,让游客兴奋不已。 我见过游船上的叔叔对在河对面务农的北朝鲜农民说“嗨……嗨”,农民听说了,但没有回复,只是转过身去,背上叔叔。
比如采访的时候是儿童节,图们在二小开运动会。 孩子们很兴奋,想向操场冲去,活泼可爱。 但是,参观朝鲜族非遗展览馆时,我们见到了来自朝鲜的孩子们并不是这样。 个子不高的孩子们,看上幼儿园的年龄,穿着用金线织成的民族服装,男女牵手,白色的像年画娃娃,只是非常顽固。 仔细一看,男孩和女孩都仔细化妆,涂着蓝色闪闪发光的眼影。 集体拍照时,参观者和我一样好奇,大家聚在一起拍照。 其中一个少女可能有点无聊,蹲着玩自己的鞋。 球队的老师觉得这个拍得不太好,所以把少女修好了好几次。
也许是因为这些吧,离开图们后想了很多。 图:江南北很多人本来是同族,过着同样的生活,但由于各种理由,一个人过江,另一个人在场。 仅仅100年后,因为国籍的不同,生活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可以看出国家的实力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感谢祖国,让我富裕,自由,随和。 这次延边之行,在重新认识和理解朝鲜族的过程中,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是澎湃教育网记者)
标题:要闻:家国命运的见证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3145.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要闻:大山里教育的“新”与“旧”
下一篇:要闻:在边疆遇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