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北京一员工复工9天后确诊,从业场所66人集中医学隔离
本篇文章1147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市的疾病管理又来讲故事了。 今天的故事与修复工作有关,请各修复工作的企业事业单位看! 2月2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讲述了一家两代人的流调故事。 这个流程的例子是从一个家庭的老人开始的,故事的结尾落在了企业的桌子上。
2月13日,北京市疾病管理中心接到报告,确诊为新冠肺炎的病例需要流动调整,将该病例称为a。 关于a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流出调查员明确了女儿是密切接触者,女儿暂且称之为b。 通常,密切接触者应该注意集中医学。 但是b有点特殊,她的宝宝很小,而且她还在哺乳期。 所以,她不是去集中点注意集中医学,而是在家注意家庭医学。
根据规定,在家医院注意期间,任何症状都应该立即向社区员工报告。 2月13日,b出现咽痛症状,但在医学注意期间一直没有说。 2月18日,她的症状加重后向社区员工报告。 2月19日,b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b确诊,疾病控制中心开始调查b的密切接触者。 b已经于2月10日再就业,流动调度员逐一调查了她单位接触的人员,最后共划定了6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了集中医学隔离。 另外,200多名通常接触者进行在家医学隔离。
有b的部门还能正常工作吗? 可以想象。 人员在现场流动中发现,b所在的办公区域是办公楼一楼的大办公区域,中间是普通员工的办公区域,可容纳数百人。 周围是管理层的办公室。 员工桌子之间没有遮蔽,距离近,人员密集。 但是,在疫情期间,单位没有采取扩大距离等措施。
庞星火表示,疾病管理部门想通过这个例子警告各公司,复职后一定要重视各预防管理业务。
首先,各部门应该在开工前根据员工和生产的现实情况,展开风险判断,对存在的脆弱环节结合本公司员工的岗位优势、员工性质等,制定和执行可行的疫情防控方案。 观察和管理人数多的员工团队和岗位,判断员工的工作路径、工作场所的人员密度、分散工作的可行性等,在可能的风险点疫情期间制定灵活的员工制度,实施灵活的员工制度,高峰下班、互联网
重视业务流程优化,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员工之间的近距离接触频率。 通过采取减少共享物、缩短交流时间、维持相互间隔等措施,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否则一旦发生疫情,给再生产恢复带来的损失更大。
蓬星火还警告公司必须认真监测员工的健康,对于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员工,应督促其立即就医。
员工本人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要虚假申报,不要漏报。 如果引起疫情的传播,后期来不及解决,人们的凝聚场所就很难控制。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你不要对疫病的预防管理有运气。 不要把预防控制方案和预案停留在纸面、文件上。 要像抓住复职和生产一样搞好防控措施的执行。 否则,你将为此付出代价。 ”。
标题:要闻:北京一员工复工9天后确诊,从业场所66人集中医学隔离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3117.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