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让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本篇文章1127字,读完约3分钟
在刚闭幕的两会上,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教育话题之一。 加强劳动教育,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而为广大青少年创造劳动幸福的生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这是党中央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为了建立全面落实新要求、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的育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今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全面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意见》中,全面构建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体现大致、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劳动教育的支持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劳动值得综合养人。 工人自己,工人创造历史,工人创造世界,人世界的一切幸福都要靠勤奋的劳动来创造。 斯霍姆林斯基说,离开劳动,不能接受真正的教育。 而且劳动教育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副本,劳动教育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但是,现实中,在一段时间内,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减弱,青少年中不重视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劳动的现象突出,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淡化了。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必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承担主体责任,发挥课程的主要途径作用,加强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等基础能力建设。 建立中小学贯通机制,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框架。 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日常生活的留言教育、潜在的默契化,使孩子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社会要发挥支持的作用,构建平台,让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劳动现场提供资源支持。
开展劳动教育必须结合当地实际。 正如意见所指出的那样,各地区和学校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条件,采取多种玩法开展劳动教育。 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学校,设计和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因地而异。 民族地区的劳动教育要与民族地区的优势相结合,与民族特色和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相结合。
没有比用双手创造生活更高兴也没有乐趣。 通过劳动教育,不仅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到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理解劳动价值,把握劳动精神,从而劳动树德、劳动增智、劳动强体、劳动教育美、劳动创新教育 (作者:赵小雅,单位:澎湃教育网刊社,《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年第6期)
标题:要闻:让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3103.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