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澎湃教育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国内最新的基础教育信息、教育改革政策、教育创业报道、在线教育活动,以及课程改革信息,中考备战,高考备战,家长学校等各类资讯。

主页 > 新闻 >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来源:澎湃教育网作者:李湘更新时间:2021-05-29 18:49:46阅读:

本篇文章6568字,读完约16分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空之间出现了从原来的限制国内向国内海外并存转向的趋势,我国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继承了“根据特点,确定需求,补充短板,开拓路径”的理念,本文从“一带一路”提案出发,从对中国民族教育的整体需求出发,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路径。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关键词:民族教育; 一带一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空之间不断扩大,其教育使命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民族教育不仅参考海外先进文化和教育理念为我使用,还意味着中国各民族获得了有特色、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与世界共享的平台。 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面临“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提出的“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相互学习、追求共同利益、共同命运,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1]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但是,当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民族教育迅速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从外部来看,有沿线国家和地区多民族、多宗教交织形成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等。 从内部来看,民族教育本身有如何提高学校质量,提高对外交流的自信等。 我国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现状与“一带一路”对民族教育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民族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强调其价值,表彰文化“软实力”,我们应该从国家战术的高度,对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进行理性思考,明确“一带一路”建议对整个民族教育的需要 我们继承了“根据特点,确定需求,弥补短板,开拓路径”的理念,发挥民族教育的“软实力”功能,不实现我国各民族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在教育行业“特殊方共享”的愿景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一带一路”提倡对民族教育的整体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提案的提出,中央各部委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政治互信、经济一体、文化包容)为沿线各国共同快速发展的目标,制定了“五通”(政策信息表达、设施连通、贸易顺利、资金融通、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多,文化差异巨大,政治经济好处需求多样。 因此,把握沿线国家的历史,准确预测其未来的快速发展趋势和诉求,也是我国民族教育发挥特点,发挥巨大成就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提供共建“一带一路”的人才保障,奠定共建“一带一路”的文化基础,构建共建“一带一路”的语言工具,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科技载体,“一带一路”对民族教育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提供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人才保障,发挥人才“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如上所述,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五通”,都以处理人才问题为前提。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中国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等与内地差距很大,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之一是实现民族教育的“弯道超车”,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各级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是很大的利益,必须加快边远开放开发的步伐,开拓支持国家快速发展的新空之间”。 [3]加快边疆开放的步伐,扩大支持国家快速发展的新空之间的前提是培养大量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一带一路”可以证明:“从提案目标来看,它不仅仅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框架,还涵盖了国防、外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能源等各个方面。” [4]因此,“一带一路”的建设目标也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在“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培养中,少数民族人才不可忽视。 “我国有138个边境县(区、市),其中109个在民族地区,占全国边境县(区、市)的80%。 ”。 [5]“一带一路”为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天独厚的特点,少数民族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一带一路”倡导的“语言铺路、文化通心”提供了条件。 一句话,“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各类少数民族人才的参与,他们的参与一方面给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促进中国民族关系的和谐。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奠定“一带一路”的文化基础,促进文化宽容、政治互信。 “一带一路”是我国与沿线各国实现开放、包容、均衡、普遍利益的地区合作的桥梁。 并且,“一带一路”使我国民族地区从空之间定位上的“边缘”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使我国民族教育更具有全球性、国际性的意义,赋予了更大的历史使命。 但是,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以前流传下来的‘历史―民族’一词的边疆管理,在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民族国家的迅速发展初期对国家的认可和国家政治动员能力的增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容易树立封闭性和排他性的边界意识 [6]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现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必然面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因此,理解人类差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快速发展的基础。 “一带一路”提倡“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好处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7],文化包容、政治互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这也是当前我国民族教育快速发展的应有之义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构建“一带一路”语言工具,促进语言文化交流。 制作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语言工具是当前民族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是本土语言资源丰富的国家,还确认采用的语言有130种,还有很多方言。 语言拷贝本身和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艺术、民俗等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 [8]但是,相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语言,我国的语言资源依然匮乏。 据一位学者统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相关的官方语言只有40多种,而中国现在教授的语言只有20种[9]。 语言是工具,也是软实力,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的崛起,任何语言都可能是我所需要的。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我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语言资源丰富,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如何完全利用各民族的语言资源,如何适应沿线国家多种多样复杂的语言生态结构,如何科学地保护我国的语言资源,是新时期 特别是,中国跨境民族普遍采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相同或类似的语言,这些跨境语言文化很可能成为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信息表达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现状是,我国跨境民族采用的语言在国际传达力、采用活力等方面还没有提高。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打造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科技载体,建设特色人才交流高地。 “一带一路”是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从沿线各国诉求的角度看,通过教育、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互借鉴,可以提高各国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构建利益共同体。 对“一带一路”的建议应该从“科学技术”和“人文”两个角度理解。 人文方面,前文已经说过了。 “科学技术”是事物的范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科学技术和人才是第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教育部印刷的“推进共同建设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诱惑下,各地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和大学建设了有特色的人才交流高地。 例如,西安外国语大学相继开设乌克兰语、哈萨克语等小语言课程和相关专业各地大学与招募、引进有科技推进效果的外籍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科研合作项目,开设科学技术智囊团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在与沿线各国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同时,向沿线各国人民讲述了“中国的故事”,取得了科学技术和人文推荐的双重效果。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一带一路”为我国民族教育创造了从“跨境落后教育”向“跨境前沿教育”转变的巨大机遇。 随着中国和沿线各国经济合作的全面展望、多方面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对国际化应用人才的诉求日益紧迫,这也是“一带一路”赋予民族教育的使命。 民族教育受到势头的推动,把握机会,“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0]。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路径

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定位和设计我国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路径,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也是民族教育和“一带一路”倡议互相支持,促进“一带一路”纵深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国民族地区大部分位于祖国边疆,但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新闻技术革命大大缩短了时间空距离,使各国、各民族紧密结合,成为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整体。 从这个立场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必须交往”的时代。 “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九大语族、53个官方语言、65个国家和地区[11],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不同,对“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全球意识、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一带一路”为中国民族教育和沿线各国的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化研究提供了契机,为培养跨文化人才提供了历史条件。 跨文化人才“不仅精通沿线国家的语言,而且精通沿线国家的国情和社会文化,精通国际规则,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协同的精神和包容的心理状态”[12]。 这需要民族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优化跨文化人才的培养路径。 具体来说,第一,立足民族地区,地产制定培养跨文化人才的科学方案。 深入研究地区快速发展战术和人才诉求,定位自己的特征,准确制定适应“一带一路”诉求的跨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不同质化。 第二,跨越民族地区,构建开放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 具体来说,包括专业设置和跨文化教育在内的政府、公司、学校的联动效果,引进共同培养跨文化人才的海外教师,通过派遣访问学者等方法培养跨文化人才的国内海外学校“配对子”的方法,为学生造句 第三,办“留学生卡”,促进民族大学与沿线各国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师生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六次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为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回答了‘世界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13]然后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并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案。 我们必须有更广阔视野的认知和理解“一带一路”提案为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的历史机会,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提供了空之间和机会,也为中国民族教育指明了未来图和实践路径。 首先,民族大学需要“跳出民族看民族”的国际合作研究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与个人、民族、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关,其本质超越了“对立”的过程,其次民族教育有差异互补的文化间培养目标,在吸引师生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共生、共存” 最后,民族大学要构建跨国学术共同体、世界青年共同体、社会责任共同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以教育为支点的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维持世界和平的纽带,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的必由之路”。 [14]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多次“引进”的措施参考了各国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育人为本,文化先行,教育合作是构建民心的第一条路”[15]。 “一带一路”不拒绝与任何沿线国家文化的交流,中国历史上也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经验。 在中国教育行业,最明显的是各大学招聘大量留学生,招聘大量外籍教师,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来中国学习、教学,在与中国各族学生的交流中,达成了文化间的理解和包容。 他们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使者”,一定能构筑沿线各国政治互信的桥梁,这也是“一带一路”提案的初衷。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毕业后为沿线各国服务,使沿线各国切实享受中国迅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外国留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最终成为了“知华、爱华、信华”的“护华使者”。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沿线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引进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是法国思想大师皮埃尔·布尔杜( pierre bourdieu )提出的独特资本形态,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经济资本,最终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海外经济资源。 当然,也要警惕沿线各国利用本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进而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破坏。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实施“走出去”政策,推进中华文化宣传宣传。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着国家两千多年的交流史,写下了人类文明的精彩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国际传达能力建设”“说好中国的故事”“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16]这为中华文化的宣传宣传宣传指明了方向。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这几年,无论国家还是地方,把“一带一路”的建设要点放在经济上的情况在增加。 但是长期来说,经济和文化的结婚是必要的,让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达到“经济舞台、文化戏剧”的双重目的。 因此,我国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必须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确定“加快边疆的迅速发展,巩固边疆,确保边疆安全”。 [17]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积极或被动地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问题比以往的任意时间都重要,如何在多民族、多语言和跨国人士中相互认证 其次,整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鲜明,既有会唱歌跳舞的民族,也有跑得很好的民族,可以说文学、艺术、表演、旅行、文物等文化资源都应该有。 在此基础上,民族教育要抓住机会,大力打造国际影响力大的文化企业品牌,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 最后,民族教育要顺应“一带一路”的推进潮流,培养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传达使者”。 早在1948年,教科文组织的《世界人权宣言》就把教育的文化间特征提到了主要地位,指出文化间是未来快速发展的趋势。 [18]民族教育不仅要提高各民族的智慧,还要增强各民族师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跨文化意识,丰富跨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能力。

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共同建设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 EB/OE ].MOE.GOV

[2]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m] .北京:外语出版社,:9-12

田烨.“一带一路”战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j] .青海社会科学,(6)。

[4]罗中展.关于少数民族的立场“一带一路”[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6)。

田烨.“一带一路”战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j] .青海社会科学,(6)。

[6]赵超.“一带一路”在建设中的边疆管理空间政治解体[j] .探索,(6)。

王严.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文化认可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2 )。

[8][9]董晓波.基于“一带一路”的中国语言计划研究:复印与做法[j] .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1)。

张海燕.“一带一路”是高职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9,( 12 )。

[11]周广艺.培养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文化交流能力[j] .湖湘论坛,(2)。

戴家毅.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大学文化人才培养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

[13]刘方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特色和构建路径[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3)。

周作宇.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坐标[j] .教育研究,( 12 )。

周曼丽.现在和未来:“一带一路”是来华留学生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19,(2)。

[16]人民网舆论频道.总书记信息舆论金文- -好好传达中国的故事传达中国的声音[ EB\ol ].Yuqing.People/N1/2019/1010/C 430404-31392647。

[17]全面建设习近平.小康社会争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年10月18日) [r] .北京:人民出版社,: 26。

[18]吴梦徽.基于跨文化教育理念的民族教育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作者苏德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玉杰系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年第11期)。

本文是国家民族委员会民族教育项目《民族文化认可取向的双语教育模式》(-gmb-042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标题:要闻: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精准衔接的学理阐释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3051.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澎湃教育网介绍

澎湃教育网一直秉承以“专注教育,用心服务”为核心,在专注全球教育市场开拓的同时,为超过一百多所院校提供推广服务,优质、用心的服务赢得了众多院校的信赖和好评。以宣传报道各国教育信息为主的国际性教育网络媒体,本网立足于国内外教育行业,依托各大院校、商学院、国际学校,以及中外合作项目、留学移民等教育实体,向全球传播教育类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