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澎湃教育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国内最新的基础教育信息、教育改革政策、教育创业报道、在线教育活动,以及课程改革信息,中考备战,高考备战,家长学校等各类资讯。

主页 > 新闻 >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1-12-13 21:55:15阅读:

本篇文章3369字,读完约8分钟

多年前以人才名义被北京市颁发绿卡“居住证”者,多年后其孩子不能在北京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因此,绿卡上的孩子们用自杀对抗。

关于这项政策的意图,有关部门解释说担心绿卡儿童压迫北京户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绿卡的孩子高考很辛苦

酷暑7月中,2009年高考生李莉从户籍所在地河北保定回来,退缩到北京家,一脸阴沉。 她的父母想起当时不敢和她说话,气氛窒息了。

6月末,河北三级高考分数线公布,李莉哭了。 “只考了480多分,进了三条线”。

“三本”是指李莉只能报考学费高的民办大学或“院中院”。 这和当初理想的“人民代表大会情报系”差距很大,当时的北京班同学很多都可以读要点名校。

造成这种差距的是,在北京学习了10年的李莉为父母持有“绿卡”(北京市员工居住证),由于失去了在北京的正式户口,失去了在北京的高考资格,突然不得不回到完全不知道的原籍保定小城编入学习。

高三年,李莉深入体验了保定和北京教育的“双重天”,保定离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

北京,她沉浸在素质教育的温床里。 她考上了艺术团合唱队,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演出,对欧洲、新加坡、泰国等地进行了外国交流访问。 担任学校电视台节目的主持,为外研社录制英语教育电影。

在保定,一切都跟着考试大棒转,她觉得掉进了“冰窟”。 晚上自习不允许上厕所,谁上厕所站了一周,最忧郁的是即使戴彩色发夹也管理生活的副校长当众骂“她每天打电话哭喊”。 她的母亲说:“我们每两周请一次假和她在一起,心理疏远。 ”。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去年,参加高考的杨光、母侯辞去了外资企业,和女儿一起回故乡四川江邮县备考“当时环境不好,老家离震源北川15公里,家里出现了很大的裂缝”。

与北京教育有很多不同,杨光也从倒数第一二名前进,最终考了533分,考上了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情报系。 尽管比北京的同学差很多,侯先生还是“松了一口气”,“能上大学真是太好了。 50%的“绿卡”孩子一个人回老家,最后什么也没及格。 ”。 北京今年的高考合格率预计将达到79.5%。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选择上海学校是因为杨光不想再回北京读书了。 她写了复印件,表达了对北京的不满。 “这个我住了十几年的城市骗了我放弃了。 ”。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北京现在“绿卡”人员2万多人,包括家人在内4万多人。 2009年参加高考的孩子有700多人,从16岁到19岁有2723人,其中19岁428人,18岁727人,17岁863人,16岁705人。

2008年,在北京上学的女孩在北京高考报名时服毒自杀未遂。 在报道中,引用女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女学生平时很好,但只要和户籍有关,她就很沮丧,不想说话。”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俞学文称这些孩子是“被抛弃的群体”。 根据现行的“学籍+户籍”高考政策,这些“移民二代”成为没有未来和归属感的“无根浮萍”,他们无法融入当地城市的主流参与公平竞争,很难回到原籍,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可在周边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在北京的高考权”很难落实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赵林中、俞学文和周洪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韩志军等先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提出议案,建议允许“绿卡”的孩子在北京参加高考。

从2005年开始韩志军多次提出“复书”,2009年北京“两会”是他第五次提出同样的建议。

1999年,北京市人事局颁布了“绿卡”制度,持有“北京市职工居住证”的人在子女入住、中小学入学等方面享受了北京市民待遇。 “绿卡”甫自出生以来,数万名全国各地的人才聚集在北京,在以中关村为中心的海淀区,“绿卡”族最集中。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2003年6月,北京市人事局正式发表了《北京市关于实施职工居住证制度的一些意见》,持有《职工居住证》经过3年以上录用机构的审查推荐,确定符合年度人才开发目录要求的,可以申请人才引进手续。

但是,持有“绿卡”的人焦虑地发现,“三年合同”没有按规定实现,其具体的评价标准细则至今还没有颁布。 “绿卡”制度的孩子接受教育的“享受市民待遇”的条件可以参加中学入学考试,但在高考中是“双重标准”。 ”。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虽然多个“绿卡”父母的孩子已经面临高考,但北京人事局的网站上关于“绿卡”落户的评价系统6年来只显示了“正在建设中”。

截止到2009年4月,北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网站突然宣布“绿卡”在30天内完成了年度检查。 很多人错过了这个时间,“绿卡”被冻结了。

2008年初,教育部发布的《招生业务规定》适度放宽了考生的户籍限制。 在上海、天津、深圳、广西等地,《职工居住证》规定年限的人员子女获准在当地高考。 据说上海的协议为处理这个问题牵扯了18个机构。

200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俞学文在“两会”上提出了“关于通过放宽户口处理高考资格限制的社会矛盾的建议”。

俞学文建议进一步放宽户籍高考资格限制。 可以参考上海、天津等方法,根据居民在当地的从业、居住和纳税的年限或孩子上学年限等条件划定边界。

为了获得孩子在北京的高考权,“绿卡”的家长们组成了“绿卡”联盟,有自己的qq集团,数百人成群结队地聚集力量。

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的王振宇律师至今接触了4名“绿卡”的监护人,“从家长们的心情充满自信到茫然失望崩溃”。

2007年,王振宇是“绿卡”人周靖的代理律师,首次开创了“绿卡”的高考法律维权先河。 那一年,周靖向北京东城区法院提交了行政诉状,控诉“北京市人事局行政不作为”。

最终,法院没有立案,周靖只好放弃在北京的一切,带着孩子回丈夫老家参加呼和浩特大学考试。 “她老家在海南,海南坚决执行打击高考移民,需要学籍和户口,但她的孩子一直在北京学习,不符合海南学籍的要求。 ”。 王振宇说:“有些父母为了寻找当地的学校关系而伪造学籍,不得不花很多钱。”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现在海南、内蒙古、河南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都确定要求,除户籍外,原籍还有3年学籍,可以参加当地高考。

更荒诞的是,有些父母的户口不在家乡,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在城市人才市场上,有人说“我们孩子回来了谁也靠不住”。

前面有“户籍、学籍双认证”的政策,后面有一些实施改革的不可预测的高考政策,特别是很多省实施课改后,自主命题、考试大纲不同,很难适应“绿卡”家庭出来的孩子,失去进退。 “这些孩子回原籍考试,一定考不了。 文案完全没有改变。 平时的成绩也失去了10% (因为课改等理由)。 “绿卡”的家长杨先生说:“很多孩子一上中学三年级,就去学习托福,gre,(知道高考代价太大)不得不出国,有些家长卖了房子。” 绿卡人被逼进了死胡同。 “绿卡”人前后访问了十多次,与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信访局等部门进行了谈判,结果没有成果。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他们担心《绿卡》的孩子会占领北京人高考的机会. "

“如果他们担心我们的孩子会压碎当地的孩子报考当地学校的特点,我们就不报北京大学了。 ”。 绿卡的父母说。

父母们的推测不是来自空洞的风。

2009年6月,家长们等待的北京政府有关方面的回答部分印证了这一推测:“教育公平、公正是相对概念,而且必须具备很多人都能接受的统一前提,“绿卡”的孩子进入北京大学 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高考”流入北京,缩小北京户籍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引起新的不公平。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政府不应该只服务北京户籍者,而应该服务所有的北京纳税人。 ”。 在一家公司担任社长的刘先生说:“为什么我们的税金比别人高得多? 不能享受户籍福利吗? ”。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太元教授认为,这背后是北京户口和地方户口之间“招生指标的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有人以“保护边远少数民族省区考生的利益”为“借口”,但人们对招生指标不公正的真正不满不是比较落后地区,而是比较北京等大城市,“你在外国读大学就在北京上名校。

他认为应该尽快根据实际上高中的人数在各省市之间公平分配高等教育资源。 但是,与此相关的最大问题是国家的财政投入和社会福利没有全民均等化、国民身份化。

为了处理流动人口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王太元建议进行“实报实销”,“所有公共投资将利益明确分配给个人,经济学投入分解”,“比如四川省孩子去北京,国家给500,四川省给 北京给这一部分。 如果北京也不给的话,其父母自己补充这500也比较公平”。

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在人口增长的今天,“户籍纠纷只是出现的最容易看到的小‘尖塔’,藏在下面是关键”。 王太元说

标题:时讯:北京“绿卡”子女集体遭遇高考排斥(图)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9904.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澎湃教育网介绍

澎湃教育网一直秉承以“专注教育,用心服务”为核心,在专注全球教育市场开拓的同时,为超过一百多所院校提供推广服务,优质、用心的服务赢得了众多院校的信赖和好评。以宣传报道各国教育信息为主的国际性教育网络媒体,本网立足于国内外教育行业,依托各大院校、商学院、国际学校,以及中外合作项目、留学移民等教育实体,向全球传播教育类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