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对付熊孩子只需立规矩
本篇文章1737字,读完约4分钟
美国在制定规则方面真的是从娃娃身上抓住的。 在公共场所看熊孩子。 孩子在游乐园玩得很开心。 父母一说“时间到了”,拉起手指,孩子就停止玩游戏。 更有趣的是,有时也会哀求孩子再玩一会儿,父母经常死板地说“还有5分钟”。 这几分钟短暂的额外时间是对孩子的尊重,是给孩子选择,体验孩子和父母共同支配的权利和契约。
当然,在公共场所也经常看到孩子不听话,吵闹,家长很快就会抱着孩子走了。 不管孩子着迷,还是他想多玩,都要说:“对不起,我要回家了! ”。 没有商量的馀地。 旁观者从不说服或阻止。 在美国人看来,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责任,其他人不能参加。
曾经有个美国人收养了小学三年级的中国孤儿,在办完手续去中国之前,特意给新女儿写了一封长信,帮助我翻译成中文。 在信中介绍自己的家庭状况,专门用时间长的篇幅介绍家庭规则,除了尊老爱幼、五讲四美等基本道德之外,还特意作为新家庭的成员,她每个月都有做家务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
其实,很多美国家庭都有孩子自己挣零花钱的规则。 孩子从小就必须参与家务。 比如饭前摆叉子,饭后收拾餐具,倒垃圾,把脏衣服放在洗衣篮里,放在洗衣房里。
遵守规定的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规则,老师总是提醒“不要欺负手”。 慢慢走,不要跑(指过道等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主要指公共场所或室内),把手放在膝盖上(通常是上课或集体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上课前老师要注意)轻轻地举起你的手(举手)
幼儿园也有特别的礼仪课。 有些幼儿园每年教年长的孩子们两个月各种各样的生活礼仪。 比如拿叉子握刀子的方法,放餐具和叉子的方法等。 下课后,作为毕业典礼有实景表演,孩子们穿着正装出席,把戏真的是这样。
在公共图书馆,刷牙时要保持手清洁,别忘了洗脸,到处都是关于礼仪的书。 站着的时候,保持笔直的姿势,不要驼背。 和朋友说话时,不要小声嘀咕或尖叫。 擤鼻涕的时候,需要捂住鼻子,用纸巾洗完鼻涕后洗手。 咳嗽的时候,用胳膊而不是手遮住。 把手放在自己身上,不要太靠近别人。 不要打断不要抠鼻子的人的话。
关于“在外面”的礼仪:过马路的时候等一会儿左右看。 在公园跑步时总是小心,观察不要撞到别人。 好好管理自己的手,不要用手指指着人。 这是失礼的。 和别人挥手吧。 不要打断别人的话,把话的音量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不要乱喊。 在游乐园玩的时候,和其他孩子轮流玩,耐心等待自己的游戏时间。 在公共场所要保持与人友好的笑容,就能交到新朋友和动物在一起时也要友好。 在接触陌生动物之前,请事先问问监护人,远离吵架,如果看到吵架,首先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从基本礼仪到待人接物,乘车、购物、电脑游戏、沙滩、球场、餐厅、学校、电影院、节日等各个场合都不均匀,特殊情况和紧急问题得到解决,可以有规律地遵守。
要制定规则,必须在行为发生之前,平时就好好传达要求和标准,反复强调,确认孩子能听懂。 规则确立后不能随便变更。 因为孩子聪明狡猾,总是在寻找父母的底线。 父母一步步让步,孩子很快就会飞黄腾达。 制定规则是坚定地遵守底线。
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就要接受责任和结果。 例如美国的学校有“1岁1分钟”的惩罚措施,3岁孩子的违反将被惩罚3分钟。 教室里设置了让孩子安静下来,让自己反省的“安静的角落”,其他孩子一起玩和看书的时候,受罚的孩子们只能在旁边看。 老师有时说:“你欠我在室外和体育馆的时间! ”。 意味着在其他孩子们出去玩之前,你只能在旁边看到,不能参加。 据说最厉害的惩罚措施是进入校长办公室。 奇怪的是,校长不骂孩子,也不批评教育,让他坐在旁边。 一个三个婴儿的朋友说孩子最害怕和集体分离。 这种隔离比任何惩罚都有效。
各学校前面班的孩子有每月的表,每天放学后的老师要盖章,涂红黄绿三种颜色。 绿色意味着表现良好,黄色意味着有点错误,红色意味着发生了不可接受的行为。 父母看到红色标志很重要,老师也和父母传达信息。 我问过孩子,你介意这块表吗? “当然! ”他毫不犹豫地说:“红了就回家会受到惩罚。”
当然,该表的首要作用是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和行动习性,像制定其他规则的措施一样,对治理熊孩子非常有效。
(作者是美籍华人)
《澎湃教育网》年04月16日第9版
标题:要闻:对付熊孩子只需立规矩
地址:http://www.ptwc.com.cn/jtjy/2668.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要闻:保障孩子安全:爱就是力量
下一篇:要闻:帮孩子从容迎接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