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研究报告(2024年)》深度解读:现状、挑战与破局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今时代,信息科技教育已然成为塑造青少年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在一系列政策的强力驱动下,我国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蓬勃发展,在多个方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近日,由新东方智慧教育参与编写的《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在海量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洞察、全面剖析,不仅提供了大量一手数据和调研结果,还针对如何有效推动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切行可行的优化策略与实践路径,为创新人才培养“蓝图”落地绘就“施工图”。
现状:政策驱动,蓬勃发展
中国的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经历了多次政策变革,从最初的计算机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全方位信息科技课程体系,信息科技教育逐渐从一个辅助学科转变为核心课程之一。这一转变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国家对青少年数字化素养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从师资培养的大力投入,到教学资源建设的全面推进,再到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生态氛围。
政策强力支撑,打造了良好发展生态,推动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在多个方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课程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教学形式日益多元化,为信息科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课程、视频资源、电子教材、虚拟实验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各类信息科技竞赛和活动蓬勃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广阔平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为了更精准地把握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实际情况,由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青少年教育分会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多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此次调研覆盖家长问卷 241267 份,有效样本 241213 份;教师问卷 45136 份,有效样本 44638 份。庞大的数据样本为全面了解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现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此次调研结果,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信息科技教育发展的成果:
首先,在重视程度上,学校、教师、家长三个层面,都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学校对信息科技教育态度积极,从提供相关课程、活动、师资力量及硬件设施等多个方面,为推动信息科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同时,超过八成的教师、超过六成的家长非常支持或比较支持信息科技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认为该领域的知识对于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其次,在课程的丰富性上,近半数信息科技教师每周开展一到两次课程和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数据与编码、互联网应用与创新、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物联网实践与探索等。课程形式呈现多样化,教师演示与示范、边讲边练、自主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多样化学习方式。信息科技活动的类型和地点也更加丰富,如参加兴趣小组、科技展览、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了校内校外多样活动体验。
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信息科技教育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从调研数据看,2022年,全国 20.72万所中小学中,已经有63%的学校在持续开展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等素质教育,在政策引导和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信息科技教育增速显著加快。其中,二三四线城市增长明显,覆盖持续下沉: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标落地,科创教育也从“城市化”“精英化”逐步向“普及化”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下沉,教育公平日益凸显。目前全国科创教育的城市分布已趋于均衡,四五线城市科创增长超越均值。
前景:攻坚之战,机遇与挑战交织
信息科技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在海量调研的基础上,《报告》对信息科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体检”,既看到成绩和机遇,也洞察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为下好这盘“大棋”提供充分的循证支撑。
顺势应时,机遇涌现。
《报告》认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未来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面临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多角度发展方向和多方助力的良好发展前景。
一方面,科技发展推动,需求增长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大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青少年信息科技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科技教育不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这为信息科技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信息科技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为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与此同时,智能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融合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也为信息科技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从根本上,顺势、应时,才是最大的发展机遇——在战略层面,做强信息科技教育,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发布,为信息科技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在推进过程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加大,成为与语数英一样重要的学科。此举也将带来新契机,推动信息科技教育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乘势而上。
多项短板,亟待突破。
尽管信息科技教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机遇,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素质不足、资源不均衡、教与学融合困难以及认知偏差等问题,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教师素质与能力不足。
教师是推动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力量。然而,《报告》显示,很多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科技教学能力,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信息科技教育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为此,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二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虽然优质科创教育资源正在不断下沉,但是,资源不均衡造成的“区域鸿沟”依然存在,仍是当前信息科技教育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教师对学生信息科技教育学习效果评估不同,东部地区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再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因经济、师资、科技教育资源不均衡,学习效果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阶梯性。由于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偏远地区的学生难以与发达地区的学生在信息科技素养方面保持同步。
三是教与学融合困难。
尽管信息科技教育逐步在各地推广,但教学方法的创新仍滞后于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融合度有待提升。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存在不足,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科技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四是对信息科技教育重要性认知不足。
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信息科技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但“认知偏差”依然存在。根据调研数据,28.24%的家长对信息科技教育持中立态度,表示“不太支持”和“反对”的比例近5%。同时,不同学段教师对信息科技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在关注、了解、组织学生活动以及参加学校培训方面表现最为积极主动,初中教师次之,高中教师积极性相对较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年级阶梯”。尤其是在一些地区,部分教师和家长仍然把信息科技教育看作是一个不太重要的附加学科,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作用,家校配合也欠紧密。
路径:协同破局,开启新征程
面对我国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现状、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多层面协同发力,共同探索破局之路。只有通过政策支持、教师素养提升、课程创新、学生主动、学校保障、家长助力和社会协同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信息科技教育的突破和发展,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报告》同时提出了多项策略和路径,为推动信息科技教育绘就“施工图”。
在策略上,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素质、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家校社协同,实现教师、课程、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六角连动”。
加强政策支持是信息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信息科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信息科技教育。同时,加强对信息科技教育的监管,确保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素质是信息科技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是信息科技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科技素养和教学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丰富教学评价方式。同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信息科技教育领域。
均衡教育资源是信息科技教育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科技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打通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构建更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是解决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切入口。
促进家校社协同是信息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三者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信息科技教育环境。家长应重视孩子的信息科技教育,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学校应在提升教育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共同开展信息科技教育活动。社会应提供更多的信息科技教育资源和机会,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帮助。
在制定策略的基础上,《报告》还为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两大路径。
其一,推动信息科技教育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化、终身化发展。智能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数字化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融合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终身化教育满足人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需求,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持续提供支持。
其二,借鉴国际经验,探索适合国情的信息科技教育模式,聚焦于培育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信息科技学科思维;推广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 STEM 教育;加强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创新教育;提升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基础,开启信息科技教育新征程。
总之,《2024年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路径,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份“施工图”为未来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技能已成为青少年面向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工具,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层面协同发力,才能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实现信息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科技人才提供坚实保障,从而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如想获取全部报告,可联系新东方智慧教育梁原老师:15701682335)
标题:《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研究报告(2024年)》深度解读:现状、挑战与破局
地址:http://www.ptwc.com.cn/jtjy/23598.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童享趣秋 “柚”见丰收--杭州市朝晖幼儿园秋之收特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