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培养善革新的卓越工程师
本篇文章3226字,读完约8分钟
国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叫过“大国工匠”。 这个工匠不仅是来自“计划”航天、深潜、大型飞机、航空母舰、通信等大国重型机械的工程师,同样也包括“精雕”轮胎、厕所、拉链等零部件的设计师。
从二元制职业教育到二元制高等教育,合肥学院在应用型大学转型成功近十年后,得到了最新的“发现”,经历了二次变革。 这次,他们的“发现”是隐藏在轮胎、厕所等零部件中的“人才密码”“国家对话”。
吉利:实验班的成功试水
今年6月,在疫情发生后的困难就业季节,合肥学院级第一批大陆级毕业生徐超收到世界500强、轮胎知名公司德国大陆集团合肥工厂的录用通知书,进入静音自我修复工厂这个工厂的核心制造部门,进行轮胎技术和质量检查的 7月,大陆班21名学生全部顺利毕业,就业率达到100%。
本科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实现了优质就业是为什么? 合肥学院的答案是引进德国王牌制造公司,全流程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优质培养。
年,合肥学院在中德合作的良好基础上,借鉴二元制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和德国大陆的马牌轮胎有限企业共同设立了“二元制大陆班”。 第一届“大陆班”的学生是面向全校双向筛选,主要以年入学的机械、电子等专业为中心的学生。
“国际视野”“高素质”“应用型”是大陆级最核心的三个词。 大、大二期间,大陆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课程和德语课程。 大三、大四阶段,部分通过德语考试和艾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审查的学生,去该校学习一年,寒假期间去德国汉诺威大陆集团总部实训中心实践训练。 剩下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与大陆集团的合肥工厂同步进行一年的公司实训,每半年轮岗一次。
“重视培养学生的移动性,把学生放在哪个岗位,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商务的核心技能。 ”。 在采访过程中,合肥学院的先进制造和工程学院的吕刚院长特别强调了这句话。 这种能力的形成只有依靠情景化教育场景和实际的公司环境才能实现,需要学校和公司的“双主体”培养,两者必不可少,或者“一头热”不行。
为了达到“二元培养”,合肥学院开门办学,让大陆集团深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文案及教育方法创新改革进程,共同实施学校公司双主体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协同设计、培养过程
大陆班成立之初,合肥学院与德国大陆集团、德国采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三方合作成立了“专业及协调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德方高中教授、中方高校项目负责人及公司项目负责人、工程师 从那时起,三者组成了育人“共同体”,为了达成校企的无缝联系,在教学楼建设了模拟工厂,大陆集团合肥工厂在工厂建设了工厂教室,实践和理论在第一线相互验证。 在毕业设计环节,大陆集团合肥工厂比较了公司日常运行中发生的问题或企业未来快速发展计划提供毕业设计的主题,并使用公司、学校“双领导”制的协同规范,评定学生毕业设计……
现在,在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交换学习的大陆级学生学习的课程被合肥学院批准,转换为国内相应的课程单位。 通过的考试成绩会保存下来。 如果学生毕业后想继续去德深造,这个成绩就直接转换成单位,不需要重新学习。 学校也积极进行课程对接,实现单位的相互认识,缩短大陆班学生去德国取得双学位的时间。
深化:可追溯性可以转移创新力
经过近十年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和迅速发展,合肥学院在“应用型”和“地方性”之后,加入了“创新型”。
2003年,学校开始了模块化教育改革,应用型道路逐渐成熟。 17年后的今天,合肥学院再次进行螺旋式上升,推进院系融合交叉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什么是创新? 合肥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晓峰表示,整合创新能力比前所未有的来源、基础创新,优化和升级应是应用型本科大学能力输出的关键。 “人做东西需要1万元,再加上附加值2000元,最终能卖出2万元,这是优秀的产业工程师应该做的”王晓峰先生阐述了他对集成创新能力的理解,说“这种附加值来自学科交叉”
年,学校在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经济工程专业,目标是培养经济学科与建筑、生物能源等工程学科分别交叉,在经济和技术交叉行业具有完成跨学科相关性任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里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多维细分的,同样是“计算机+制造”专业的融合,在学校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学院设有智能科学和技术专业,在先进的制造和工程学院下设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通俗地说,学习计算机制造技术,学习制造,了解计算机算法,但两者的偏倚不同,创新力的提取源和引导应用也不同,相关领域的公司各自需要。 ”。 王晓峰说。
二元制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创立的“职业学院”,迅速发展现在德国有近1500个二元制专业,许多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职业学院都有固定合作伙伴与他们一起成为二元制专业
“二元制高等教育与以前流传下来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人才培养的定位。 ”。 吕刚说,后者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而合肥学院二元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国际视野,能处理许多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很多部门专业合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产业工程师。 “其本质一定是高等教育,学生必须经历高等教育特有的学术思维培养过程,数学和自然科学系课程的比重一点也不降低。 ”。
这种固守是合肥学院和公司深度融合后的再反思。 过去,很多公司对此表示质疑,要求降低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环节,但学校一点也不动摇初衷。 “有所作为,无所作为,有所作为。 这才有更大的成果”吕刚说。
未来:在“家门口”培养国际化优秀的工程师
“我们追求的二元制高等教育,已经国际化了。 ”。 合肥学院校长吴春梅说,“如果扎根于中国大地进行教育,全面对接国际化,在家门口实现,就能培养国际化优秀的工程师。”
能培养大陆班这样的原汁原味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源于合肥这一中德合作深厚的土壤。
年,中德两国总理访问合肥学院,通过会谈达成协议,决定在合肥学院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基金,揭开了学校正德合作的新篇章。
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有“一所示范学校”和“六个平台”。 “六大平台”包括中德应用科学学院、中德应用型高校教师能力快速发展中心、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德人才交流中心、中德校企合作创新中心和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分别是人才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德国素被称为欧洲经济“机车”,在装备制造、汽车、物流等方面特点明显,与安徽经济互补性强,产业适应性高。 因此,合肥学院在中德学校企业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孵化平台上,帮助德国博西华、库尔兹、西伟德等合作公司项目在安徽扎根。
根据合肥学院30年的德积累和智慧资源,年合肥市政府设立了50亿元中德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中德公司的技术、资本、经贸合作和技术成果转移化。 源远流长的中德合作关系孕育了合肥学院服务地方的强大能量,这种能量成为学校迅速发展国际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高营养。
目前,最初真正意义上的二元制高等教育实验班引起了很多关注,大陆班在合肥学院的示范效果逐渐明显。 合肥市政府与德国欧绿保集团签订了环境保护产业合作备忘录,合肥学院负责其中的人才技术合作事业,与该集团合作设立和运行第一个二元制硕士水平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项目。
另外,合肥学院还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密切协商开展二元制人才培养的方案。 迄今为止,大陆级的实施实现了在合肥学院校园内与德国公司合作、与国内公司合作、在更高学历水平上合作的多维示范领先。
“从二元制教育的引进到二元制教育的细分推进,从大学的自主变革到公司真正成为培养主体,站在应用型本科大学改革最前线的合肥学院,与探索国际二元制高等教育的逻辑不相容。 ”。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王其东表示,这一探索与国家快速发展的频率相同。 现在国际二元制高等教育正是时候,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成为国家优质快速发展的主力选手。 ”。
《澎教育网》年12月05日第1版
标题:要闻:培养善革新的卓越工程师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599.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