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国高考:走好自己的路
本篇文章1417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9月大学新生的入学,去年的高考逐渐落下帷幕,但关于高考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其中对招生命题、录用机制、选拔标准等老问题感兴趣,也有对浙江、上海新高考改革考试情况的热议。 事实上,中国不仅对高考这一高利害性考试很感兴趣,而且对美国教育界高考的讨论也很热烈: 100多所美国最高私立高中组成mtc联盟,作为新的学生评价系统的素养成绩单( Mastery Transe ) 素养成绩单不评分,不评级,只是继续追踪和记录判断学生的8种能力。 mtc联盟认为,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型将全面改写美国大学的录取方法。 由此可见,高考是世界上普遍实施的人才选拔制度,中国高考如何立足于原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化改革,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的招生制度,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采用的考学
首先,确定中国高考有自己快速发展的线索和改革的逻辑。 线索和逻辑不是简单的时间划分,而是包括价值理念的更新、制度的完整性和技术的进步。 高考制度不仅是人才选拔机制,也是社会阶层机制,因为“选拔什么样的人”和“如何选拔人”的价值观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变迁的现实需要,形成了社会结构的阶层流动。
纵观中国高考改革史,其价值取向经历了过去40年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最重要的三个阶段:知识精英阶段( 1977—80年代末)—社会精英阶段( 90年代—年)—卓越与公平阶段(年现在)。 。 在这个过程中,高考逐渐成为国本政策,强调真正的优质教育惠及全民。 真正公平的教育应该是有质量的教育,强调卓越性和公平性的统一性,将教育的公平理解从形式平等向实质平等转变,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体化,通过高考整合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差距。 40年间大小30次以上的考试改革,通过自主考试、择优录用,选拔了近2亿优秀大学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保证,为平民学子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了平等快速的发展机会。
其次,合理看待不同国家考试的认识方法,评价其正确性。 美国现在的“高考”主要有sat和act,两者都是由民间机构举办的。 这两个测试不是为了说明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而设计的,只不过是学生学术潜能和学习能力的测定,目的是为高等教育提供录用新生的参考依据。 可见美国高考弱化了社会属性,强调了心理因素,几乎等同于心理测量。
中国高考源于科学举制,含有古老的价值观念:公平竞争,贤能治国。 尽管科举制废除了,但其核心价值观依然得到人们的认可,强调社会属性。 因此,在过去的高考改革中,学习外来的技术水平还是可能的,因为与价值观相关的改革从来没有生病。 美国新推出的素养成绩单( mt )评价系统包括8种能力61项指标,该成绩模型与最近风靡世界教育界的核心素养评价有千丝万缕的相关性,也受到中国考试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启发。
其次,应该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框架内考虑高考改革。 中国的高考改革不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高考制度不仅被纳入了社会整体的宏观结构,还扎根于民族认识方法和社会记忆。 因此,我们要运用现代管理思维做好高校招生工作,尊重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学、社会、考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统一:另一方面,要整合高考改革背后的利益多元化。 另一方面,要倾听不同的声音,给弱势群体的主张、焦虑、争论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在协商上达成改革协议。
中国高考,走自己的路! (作者张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咨询、学校管理和快速发展研究)
标题:要闻:中国高考:走好自己的路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3177.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要闻:从这里,走向崭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