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建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创新路径
“大思政课”建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创新路径
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中国社会也面临着快速变化和多元发展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大思政课”的建设,旨在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大思政课”建构的基本原则
1.1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相结合
“大思政课”具备一门学科最基本的特性——知识性,在社会实践阶段会应用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科学方法,这些知识、方法以及概念和观点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比如在向学生介绍“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及战略目标,还要通过引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脱贫攻坚时期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扶贫干部,这些英雄模范身上所具备的精神特质,可以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梦和圆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深入了解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2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大思政课”还应当要具备实践导向性。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实践成本和实践难度等多种原因导致实践的课时较少。社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有一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在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上面,有一部分教师则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大学生所参与的社会实践,主要是由学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暑假三下乡等,总体而言,大学生能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多。“大思政课”的建设必须同时注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既要开展好校园内的思政小课堂,也要开展好社会实践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课堂上的知识有更生动具体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是要保持先进的思想理念,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找准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围绕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等,把在思政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接收到的理论观念以及培养的道德情操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知信行合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进行总结,要及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利用起来,将其作为优秀的教学案例,在开展课堂理论教学的时候进行运用,让学生能够结合国情和社会发展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让理论课堂更有感染力。
1.3坚持传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观念等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社会在发展进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大思政课”的建设一定要不断进行创新。
第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经验总结并运用起来。历史经验能够给实践提供指导,要想从感性认识转变到理性认识,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凝炼升华为思想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内在的规律和发展历史,要把古代的和现代的经验结合起来,把国内和国外的经验结合起来,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越系统、越深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会越顺利。
第二,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要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起来,融合开展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将全国优秀的思政资源和师资力量整合起来,建立优质教学素材库、教学案例库和在线示范课堂等,搭建在线大思政课平台,面向学习者和教育者开放。
2“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创新
2.1“大思政课”建设要健全其“制度”
在当前时代,社会变革与发展、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中国而言,面临着快速变化和多元发展的宏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发展,将建设“大思政课”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其中,建设“大思政课”制度的原因之一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承担社会责任。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追求真理、维护世界和平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其次,“大思政课”应通过系统的知识传递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成长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为了更好的建设“大思政课”制度,首要任务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制定系统、科学、通俗易懂的教材,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思政课具有权威性和可听性。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可以融入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践和重大理论成果,以及国际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可以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在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中,可以通过展示革命烈士事迹和讲述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悟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同时,“大思政课”教师也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从而加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现代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在线讨论、阅读材料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2.2“大思政课”建设要借鉴其“果”
2.2.1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教育成果
在当今社会,中国正面临着文化多样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思政课”建设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在“大思政课”中,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例如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可以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此外,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成果,要强调思想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深入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重大哲学问题、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所以,“大思政课”建设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著作,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2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成果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思政课”建设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成果。其可以拓宽思政课的教育范畴、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因此,在具体的借鉴中,一方面学校可以引进和采用国外优秀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结合国内实际进行课程教学。例如,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思政课程模块、教学案例和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教学理念,也可以促进思政课程的发展与创新。所以高校要积极的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共同研究等,从而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3“大思政课”建设要突出其“大”
2.3.1加强主体大联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和机构的支持与合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主体大联动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需要。这可以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目标实施。另外,多部门的参与和协同配合可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专业优势,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成效。
因此,党委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应加强对“大思政课”的领导和组织,明确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责任和任务。党委应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引导文件,落实到每个相关部门和单位。
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教育部门、学校教务处等管理部门要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思政课程,党政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协调管理,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推进“大思政课”的建设。
此外,不仅学校内部,全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参与“大思政课”的建设。例如,可以邀请校外先锋模范、专家学者等开展特色讲座、学术研讨等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思想启迪。
2.3.2增强空间大联动,促进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大联动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都应积极参与和互相协调,形成空间上的大联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影响因素众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加强空间大联动,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
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与家长会、学生社团、社区等各方进行密切合作,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政府可以设立相关奖励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大思政课”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特色讲座、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
结语:
在构建“大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基本原则,如突出价值导向、全面把握关系、科学设计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同时,创新路径也是重要的,如注重实践教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科技手段运用等。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推进“大思政课”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李克燕,南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题:“大思政课”建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创新路径
地址:http://www.ptwc.com.cn/xyzx/20139.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