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引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是新时代国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乡村发展而制定的一条重大发展策略。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并使农民增加收入。但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发展的大环境下,乡村的旅游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一些有力的政策来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旅游产品单一,资源管理不完善,缺乏地域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可行的途径,以期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土文化、自然景观为基础、回归自然、休闲、体验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产业形态。受都市化的影响,乡村自然风光、乡村田园生活等都受到了游客的青睐,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新乡村发展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业对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调整乡村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随着乡村发展的深入,必须从现实出发,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乡村振兴的历史渊源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决策。乡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属性,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功能,与都市形成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关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主要空间。乡村人口多,分布较广,由于人多,从乡村实际出发,发展农村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益的。因此,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指导方针,制定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发展方向,完善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推进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推进乡村现代化。为了完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体系,实施乡村发展的策略,各国纷纷进行资源整合。因此,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可以旅游经济作为支撑,开发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和转型。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与发展重点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优越性:一是自然条件,它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它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很少,这与乡村的环境保护需求是一致的。而发展旅游业,则可使乡村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比如,合理地使用乡村优良的自然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旅游业的发展费用,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建立健全的绿色工业系统。二是人文环境。从商业化特点来看,乡村用地对商业资金的投资需求比较小,对旅游业的资源利用也比较便宜,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系统得到了充分的财政保障。当前,根据我国乡村建设的现实,着重营造出一种纯正的文化氛围,以地方文化为指导,发展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以实现乡村工业发展的现代化范例,以文化的力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整合本地特有的人文资源,使旅游业的商品更加丰富,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化匮乏问题。
(二)发展重点
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及乡村发展的需求,可以向以下两个方向重点发展:
1.加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将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其整体收益逐步提高。目前旅游业生产总值达到了全国生产总值的1/4,因此,乡村旅游应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加强产业的发展,构建多种类型的产业模式,利用外来的资源,增强乡村的发展实力,为乡村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变和提升。当地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支持,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优化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把发展中的周边产业规划列为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和交通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要想有效地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效,就需要以改善乡村产业布局为核心,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合理布局,促进乡村的整体发展。
三、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是以休闲观光为目的,以乡村田野为主要的旅游活动场所,注重人文环境的无干扰、生态无破坏的旅游方式,以游居、郊游为主。在我国,乡村旅游主要以乡村风光为主要特征,利用已有的人文、自然、文化等资源,创造出与都市迥异的悠闲、自在的氛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中国旅游协会的调研显示,2021年,乡村地区的乡村游客总量将达86654万人次,与2020年的增幅达到55.5%。目前,乡村旅游的产品供应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一些地方的基础建设得到了改善,乡村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乡村居民参与的各种利益联系也在逐步形成。目前,全国农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和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已超过1000余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十四五”期间,农村旅游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旅游发展的机遇空前,需要通过对农村问题的研究,找到一条有利于农村整体发展的可行途径。
(二)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江西拥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其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构成了乡村观光网络格局,是乡村旅游业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我省已建成17个乡村旅游村落,有特色旅游民俗、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江西乡村旅游总体上是稳定的,各种保障制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供求关系趋于均衡。乡村旅游特别是在旅游体验上,具有多种特色的民俗旅游活动和活跃的假日旅游行程。同时,在发展规划、质量和经营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制定了一套乡村旅游发展的规范,进行了质量评价,从而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但是,在未来的大众化时代,乡村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乡村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江西乡村经济高速发展。
四、乡村振兴下的旅游经济发展路径
(一)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必须通过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提高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来推动。例如,江西应该着力于改善乡村旅游的交通环境,保证“出得去”“进得来”,同时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乡村旅游业相关服务,从而提升乡村的接待水平。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加快农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实现农村道路的连接和农村的旅游设施建设,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开发,确保突出乡村特色。其次,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方式要从传统的由农民主导的农业生产经营向“企业式”的集体化发展转变,乡村旅游提倡“农户+企业”“政府+企业+乡村”等多种方式,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加,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系统得到了充分的财政保障。通过整合本地特有的人文资源,使旅游业的商品更加丰富,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化匮乏问题。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大学教授、旅游部门专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的整体素质,增强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二)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创新
江西物产丰饶,人文资源十分丰厚,在目前的发展时期,应着重发展新型的旅游商品,改变过去单一的产品经营状况。例如,通过建设真正的“农家生活”,提升“采摘”“自助农家乐”“民俗旅游”等。在旅游产品的发展中,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民俗、民族手工艺等因素,开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买农家土特产”等乡村旅游的基本产品旅游体系,突出观光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养生,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一条旅游产业——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为原则,严格按照地域特点,进行创意旅游,尽量减少同质化的现象,使乡村旅游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建立乡村旅游资源管理体系
要实现江西农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资源经营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进行调查、记录和管理,确保环境和工业发展协调一致,防止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不利的后果。例如,地方要建立一个共同的发展机制,通过政府的力量,把农村旅游业与农业、科技、教育、健康、文艺和保存相融合,是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发展机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预报,确定开发与使用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培训机制和产品开发的思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四)打造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品牌
在江西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区域的品牌,从而达到发展高品质的目的。例如: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方针,不能过分引入都市要素,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在此基础上,挖掘农村文化的深厚底蕴,以民俗节日、手工艺品和民族特色文化为主导,融入新时期的需求,形成特色文化。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扶持力度,重视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以适度开发为根本原则,弘扬民族特色,树立民族旅游文化的品牌。
五、结语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土风情、人文景观为基础,以回归自然、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工业形态。在城市化的推动下,乡村自然风光、乡村田园生活等都受到了游客的青睐。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的一项重大政策方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村生态、改变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想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要注意和实际结合起来。注重让游客回到自然、感受淳朴的田园风光、享受高品质的产品,体验不同的民俗风情。江西近几年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由于引入了大量的都市元素,特别是在饮食、住宿等领域,逐步走向旅馆式发展,失去了乡村的特色,难以突出地方文化特征,也会降低游客的体验感受。强化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资源的管理制度、乡村旅游的品牌化、乡村旅游的标准化、产业化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夏淑芳,吕从钢,张旭婷)
标题:乡村振兴引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ptwc.com.cn/xyzx/19820.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资源协同旅游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