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听李子勋解读原生家庭
去年10月去世的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是中国第一位心理治疗师,在《父母必读》杂志上第一次向公众介绍了什么是家庭治疗。 他为网民解释家庭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以专业信息和大爱之心安抚焦虑是带领网民以中立客观的态度看待家庭,帮助网民分析自己,理解孩子,重建家庭关系
李子勋是心理医生,也是父亲。 他一边学习一边总结自己的育儿之路,自己也脾气暴躁,无法忍受孩子的错误,对孩子的各种缺点深感无力感,一直在想办法达成孩子。
与父母育儿的各种不安相比,他写下了“和孩子在一起的艺术”“慢慢成长的果实是甜的”“不能教的事和错的事”“什么性格都开心”“吃饭慢不是缺点”等复印件。 这些压力小,内心温暖的标题是理解父母不安的人,是更了解孩子的人。
孩子的问题起因于家庭功能不良
1999年7月,李子勋发表了《探索问题的根源家庭教育和家庭治疗》,首次向公众说明了什么是家庭治疗。
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生物学家容易看到孩子家庭的个性遗传或大脑的生化代谢紊乱,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容易看到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失措,而心理学家则以迅速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症状,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孩子的成长
20世纪50年代,西方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注意到儿童精神病、儿童神经症和儿童行为紊乱的家庭有特殊的感情关系和交流方法。 改变这些方法,疾病的症状往往会自然缓解。 他们认为孩子的症状来源于家庭结构和功能不良,于是产生了新的学科,即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方法是,当一个孩子出现心理生理症状时,全家人来到医生的诊室,与心理医生一起形成治疗组。 医生进入家庭,用一点专业的技术参与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流,从中发现了家庭结构、边界、权力等级、亲密关系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后期,家庭治疗风靡世界。 家庭被认为是功能系统,家庭问题是经过无数成员之间的互动、重复、重叠、强化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家族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的“病态”和行动障碍,不仅仅是他的个人问题,家族整体的平衡也很可能出现偏差。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庭的问题。
这些专业、严密的提法,给当时的心理学界、教育学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这种家庭的观点是,孩子问题发生的情景、问题被维持的条件、问题如何改变家庭的现实和家庭的规则,给不能因为孩子有“问题行为”而改变的绝望的家庭带来了希望——问题不是不能改变。
从那以后,李子勋开始写专栏,把家庭治疗中包含的重要作用普及到千户,尖锐严重地指出了在各种生活状况下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从关心的问题转移到家庭关系
李子勋说,家庭治疗并不玄妙,其精髓是对事物的注意与众不同。
父母本来就是问题取向有习性的注意方法,总是要找出孩子的不好行为、感情、学习状态、人际关系的原因,说话。 渐渐地,孩子给出了满足和解释父母困惑的问题。 也就是说,很多孩子的问题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心理互动中受到父母的“注意”。 心理治疗师对这些“被注意的问题”使用一个资源方向,利用它改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改善孩子和社会的关系,使孩子和家庭受益。
事实上,家庭的很多问题是过渡性的,经常随着家庭的迅速发展而变化,如果认为问题固化了就麻烦了。 比如孩子今天考了76分,父母以为孩子一生要考76分,就把问题扩大了。 其实考试76分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状态,是时间上的。
家人有时会有点分裂,但不一定必须解决。 全家人这种关系不好,心情不好,只是想改变自己,是安全的变化。 李子勋说:“我希望父母开阔视野,看到越来越多层次的、不同的东西。 家庭中的不平衡,其实是家庭存在的方法,不值得尽快解决。 不那样做的话问题有可能会变大。 ”。 所以他没有对家庭治疗师说“你错了,你必须改变”。
李子勋认为制造了很多精神解体问题。 比如,精神分析医生喜欢问早年的问题,幼年的伤口,特别是和亲密关系者的伤口。 在家打妻子的时候,我给他找了理由。 小时候,他被打了。 “这是处理问题吗? 没有处理问题。 这是精神分析家做的问题。 ”。
家族治疗强调关系,看什么关系不舒服,问题总是以家族关系为中心,而不是这个家族在做什么。 一位家长会说:“老师很重视孩子的学习。 不要强调孩子的学习,我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被欺负吗? ”。 对于这样的问题,家庭治疗师说:“班里有扮演被表扬的孩子的,也有扮演受罚的角色的。 这是游戏。 每个教室里,有两三个孩子是榜样,他们是老师和全班集体培养的几个孩子在淘气,你的孩子不幸成了淘气鬼。 但这还是孩子成长中的过渡,是一种状态,不要将其固化。 ”。
达成孩子有时只需要一个假设。
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学习没什么意思,考试成绩再差也不怎么关心,班里交的朋友也有点贫困。 妈妈担心他会和什么样的朋友学习不好。 另外,我担心他从小就这么没有上进心,长大了就没出息。
李子勋认为,父母特别关注孩子可能犯错误或变坏的消息和孩子可能变坏的迹象,强迫孩子做出变化。 但是,越是放弃好的假设,越是关注坏消息,这孩子的坏消息就越多,有一天,这些坏消息会把父母和孩子一起压垮。
李子勋警告说,孩子的很多所谓缺点实际上是由父母的价值观构筑的。 人的认识过程很不可思议,不要认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的是真实的。 其实只是我们价值观构建的结果。 就像孩子的很多所谓缺点一样,实际上只是父母过度焦虑的副产品。
李子勋说,如果认为人性不美,人就不可靠,只要贪婪自私,攻击性,我们就害怕与人接触,选择防御,至少缺乏信任。 长期以来,这样不好的假设会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 他比如说,就像你总是小心你的朋友一样,他也会发现你很小心。 这就是心理学说的投影现象。
同样,一个身体只要不珍惜自己,就不会珍惜别人,也不会珍惜世界。 很多自卑的人认为自己不重要。 假设自己多才多艺,就放弃自己,比如和不该结婚的人结婚,做不该做的事。
李子勋说了一个与教育孩子无关的话。 一位妻子发现老师的手机里有一封模糊的邮件,说:“你出轨了吗? ”。 老师回答说“不”。 这个时候,妻子该怎么办?
心理治疗师的建议是,如果你要听的话,你必须相信老师的答案。 如果你不相信他,宁可不听。 听了答案也不敢相信,所以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妻子又恢复了幸福感,相信老师忠于爱。
但五年后,妻子意识到自己最初的怀疑是对的。 妻子失去了什么?
时间回到5年前,妻子不相信老师的说明,经常去追踪,和老师吵架。 五年后,她终于证明了老师不爱自己。
同样的5年,哪个选择更好? 选择好的假设,妻子这五年都很幸福,夫妻关系也比较平静,孩子的心理也不会受伤。 妻子这五年很痛苦,孩子的心理也选择怀疑父母继续争吵受伤。 另外,很多例子表明,在婚姻濒临破裂的时候,比起选择信任和拒绝,拯救婚姻的机会更多。
所以,选择好的假设不会失去任何东西,但得到了和这个假设一样的幸福感。
同样,父母要对孩子做好假设,相信孩子的未来比自己强,比自己好。 这样,父母想教育孩子的欲望就会减轻,越来越多的人享受成长,他会迅速发展,给他支持。 孩子也一步一步地像父母想象的那样成长。 这是内在建模的伟大过程。
(作者单位:《亲必读》杂志社)
《澎教育网2019年05月09日第9版
标题:要闻:听李子勋解读原生家庭
地址:http://www.ptwc.com.cn/jtjy/2959.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要闻:改变家庭编码 化解父母伤害
下一篇:要闻:三束光疗愈我的单亲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