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育人机制革新
思政课是执行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课程。 新时代的思政课必须横向融入所有学科,纵向勾结培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 这要求全面构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
什么是一体化? 思政课一体化是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整体设计,生成适合不班级的课程目标、课程文案、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思政课教育文案一体化、各种课程和思政课程建设协同快速发展,教师队伍专业迅速
为什么一体化? 现在的思政课体系是小学1-2年级是道德和生活课,3-6年级是道德和法治课,中学是道德和法治课,高中是思想政治课。 教材是根据学生年龄的优势设计的,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目标和复印联系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学和大学之间缺乏信息表达和交流。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谁,如何培养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必须畅通无阻,这就要求推进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
那么,怎么一体化? 海淀区是教育地区,是大学云集、人才荟萃,从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转移的中小学也不少,浓厚的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教育从以前就流传下来,在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区情、市情,加强顶级设计,走出了党政府齐心协力、打破壁垒、开放包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育人机制创新的海淀思政教育之路。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建立内部贯通、市区合作、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推进的事业机制。 基础教育体系多次结合顶级设计和基础学校创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教育研究机构和教师培训部门两翼推进,全区中小学共同突破难关,通过市区课题研究、学科教育研究基地建设等形式,建立基础 以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载体,建立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与基础教育培养、大学跟踪调查反馈与指导教育改进相结合的共同培养机制。
二是贯通班级壁垒,率先在全国成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研究组”。 年,成立了小初高跨学科阶段教学研究小组,首次建立了思政课大教研机制,促进了小初高不同学科阶段教学一体化的联系。 今年疫情发生期间,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16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区域内中小学,成立了“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研究小组”,形成常态化探讨机制,一体化思政课程衔接,一体化教育研究,一体化精简
三是建立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中小学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 2019年3月,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设立了“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推进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教师培养和培训职前职后一体化、理论实践研究一体化。 年3月,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举办了“海淀区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清华大学浸润式培训班”,立足思政课骨干教师的诉求,根据需要定制培训课程,推进思政课中小学一体化教师培训机制的建立。
四是开发学业标准,建立课程一体化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商业机制。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出口不同,教育和评价有差异,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我们制定了标准,决定了促进变革,提高质量的战略。 立标准是从研究开发思政课的学业标准开始,加强中小学不班级,特别是相邻班级的思政课目标和文案的研究,根据班级和学生的认识规则,明确学业标准,中小学思政课程目标和教育文案的一致性、顺序性、联系 促进变革,以生为本,探索学习方法的变革,促进教育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思政小教室与社会大教室,思维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其他专业课有机地融入德育文案,互相促进,协调 提高质量是完全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评价效果。 近年来,海淀区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的学业质量评价一体化建设,探索开展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研究,诊断各学期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快速发展水平,为教育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上述机制的建立,我们以课题为载体,集中中小学科研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小学共性问题的研究,为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通过成立中小学一体化教育研究小组,建立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基地,在教研共享、教师培养方面贯穿“硬关节”,连通“软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 开发思政课的学业标准,促进中小学思政课的教育和评价变革。
取得初步效果,我们也冷静地认识到不足,第一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需要提高,个别学段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兼职代课现象还很突出。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要提高,不同级别思政课课程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需要要点突破。 二是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大多还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还不够自主对接大学,突破口和着力点还不准确。 三思政教研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有一定的效果,需要与大学教师教育部门对接,加强研究,连接插件。 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研究组的从业机制还不完善。 比较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根据《深化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的几点意见》的要求,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党对思政课的指导,发挥思政课的政治指导功能。 我们要在党的大力领导下,全面贯彻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搞好思政课。 依托海淀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成立海淀区学校思政课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指导中小学思政课的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习近平新时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 并以海淀为基础,建设复盖全市的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地学校,形成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浓厚研究和实践氛围。
二是重复“六要”标准,组建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教师说:“政治强,感情深,思维新,视野开阔,自律严格,人格正确。” 习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是新时期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教师风格建设的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思政课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思政课教师的行为规范,在职评价、评价首先向思政课教师倾斜,扩大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调动资源,支持思政课教师进入高校培训学习,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
三是实行“八个统一”,大体上使思政科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思政课的教师为了说有高度、力量、深度、温度的思政课,需要多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为了防止理论和实际两皮,必须把思政课的小教室和社会大教室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为了防止思政课和学科教育被割裂,必须把价值观教育纳入知识传授,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来加强价值观教育。 为了防止思政课灌输单纯的说教,必须致力于使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用真理的强大力量诱惑学生,用深刻的道理说服学生,用强烈的事实感染教育学生,创建“教师乐教,学生学”的课程。
四是把中小学思政课统一一体化建设作为重要工程。 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快速发展,需要完善课程,处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合作的问题,抓住思政课程建设这个核心,构建有海淀特色的思政课程。 我们要发挥海淀区大小中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研究小组的作用,掌握完整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评价体系,提高思政教室的亲和力、感染力。 统一资源,实现各学期比较有效的联系,全力推进以大中小幼思政课为主要途径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形成大思政、大德育结构,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全员培养育人,描绘“最大同心圆” (作者尹丽君,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
《北京教育》杂志的普通教版
标题:要闻: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育人机制革新
地址:http://www.ptwc.com.cn/jcjy/1527.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要闻: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下一篇:要闻:良好师生关系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