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多元主体协同的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框架体系研究
摘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相关文件,分析了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的概念和内涵,总结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从推进主体多样性、建设协同评价机制、加强组织指导、重复绩效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专业学位授予点
关键词:多代理; 协同; 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学位授权点合格判断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规定专业学位授权点必须开展自我判断。 从此,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自我判断事业正式展开,各学位授予机构相继展开了相关判断事业。 但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吸引检查结果显示,一些学位认可机构的专业学位认可点虽然自我评价结果合格,但吸引检查结果不合格,有些专业学位认可点的自我判断还存在问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特征和不足,对能经得起各种检查的专业学位授予点进行自我判断并工作呢? 这需要我们把握专业学位的优势,判断从业规则,进一步探索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自我判断框架体系,更好地提高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
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的概念分解
《方法》规定:“获得学位授权6年以上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必须进行合格判断。 学位授予点的合格判断分为学位授予单位的自我判断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评价的两个阶段,以学位授予单位的自我判断为主”[1]。 因此,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的组织实施者是具有该专业学位授予点的学位授予单位,判断对象是该专业学位授予点,判断范围是获得学位授予后6年以上的专业学位授予点。 从《方法》可以看出,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的第一个复印件是学位授予点的合格判断,自我判断是合格判断的一部分,因此自我判断的要求和步骤必须参照合格判断的要求和步骤执行。 学位授予点的合格判定是合格性判定,不是水平性判定。 考察重点要面向学位授予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条件和保障。 因为这种自我判断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以学位授权点的基本培养条件为中心展开。 并且,“方法”要求“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诊断式的判断是对本公司学位授予点的全面检查,着眼于问题发现,创造特色,继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2]。 因为这个自我判断也不仅仅是基本的培养条件,还应该加上科学研究、重大成果、社会贡献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查、全面的评价。 另外,专业学位教育要侧重应用和实践行业,强调职业属性,在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判断中,应对培养质量和社会诉求,更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因此,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自我判断以根据专业学位的优势,考察专业学位授予点的人才培养基本条件为基础,以专业学位快速发展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突破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学位培养过程、示范教育、实践和就业质量、
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面临的问题
随着专业学位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管理多,面广,判断体系和学科判断差异大,各专业学位类别的迅速发展也不平衡,在实际业务中,专业学位的自我判断面临很多问题。 第一,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评价主体比较单一。 国内外经验表明,单一主体、单一方法的评价不能全面准确地表现学位点建设的情况[3]。 自我判断事业由学位授权机构自己判断,理论上评价主体有学位授权机构一家就足够了,但合理的评价主体是保障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客观性、公平性、权威度的重要基础。 学位授予机构作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机构,判断自己专业学位教育的迅速发展状况,有“既可以成为选手也可以成为裁判员”的嫌疑。 学位授权机构即使在政策上可以将各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入外部机构的审查专家,但由于过于强调审查结果,有些审查专家受到人情因素的阻碍,存在“打折”“放马”的现象,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自我判断极其“形式化”“形式化”
第二,各相关代理之间不能进行比较有效的合作。 根据专业学位的优势,专业学位的判断机制需要符合社会的诉求,通过学术界和行业的相互作用突出专业学位的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许多合作形成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 但是,在现在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自我判断事业的各相关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协同推进的系统。 另一方面,学位授予机构判断自主性需要加强。 学位授予机构一般重视专业学位点的授予,但忽略了专业学位授予点的判断业务。 例如,多个大学在申请专业学位时集中力量和资源,在申请获得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专业学位后,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协同快速发展等方面投资不足,专业学位培养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领域、公司的作用很难发挥。 领域、公司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之一,在产学研合作培养中应占有核心位置,成为专业学位的第一评价者。 但是,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领域、公司的培养作用有限,校企的共同专业化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专业学位培养人才出口和职业对接阶段,社会诉求和人才培养对接程度依然不高,这些使社会和使用者存在对专业学位毕业生的一定偏见,使用者满意度的判断和职场诉求的判断与实际产生偏差
三是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自我判断指标没有系统化。 专业学位自我判断工作已经在全国顺利开展,但有些大学由于认知和行动有脱节,没有形成分类、行业类别、全面的自我判断指标体系。 为专业学位的自我判断指标体系设计“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些大学在设计专业学位自我判断方案时,不考虑各专业学位类别之间的差异,在招生录用、培养方法、课程设定、毕业标准、质量保证标准等指标体系设计方面明显统一,可以体现各专业学位类别的职业特征和领域识别度 而且专业学位自我判断指标体系依然有“学术化”倾向。
四是自我判断组织的从业人员和激励体系进一步提高。 现在专业学位学生的数量逐渐扩大,超过了学术型学生,但很多专业学位授予机构对专业学位认识不足,行动不积极,建设不规范。 比如专业学位专业管理机构不足,无法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特色的教育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没有实施专业学位年度质量报告。 学位质量保证建筑业的不完备,不充分会导致自我判断业的被动。 另外,学位授予机构的激励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专业学位自我判断审查结果出来后,学位授予机构必须充分研究判断结果,将审查结果与业绩投入相结合,形成“有激励、有淘汰”的奖惩机制,建立持续跟踪专业学位授予点的机制。
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框架构建
经过前一次解体,专业学位自我判断事业的判断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判断标准及组织就业等方面存在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判断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为了能整体掌握专业学位的自我判断业务,为了为之后的理论和实践指明方向,有必要设计合适的、符合专业学位特色的判断框架。
从图1可知,专业学位自我判断的判断主体由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位授权机构、第三者评价机构、质量认证机构、领域协会、使用者、社会公众等要素构成。 其中,教育主管部门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和评价,其他判断主体是自我判断的第一实施者评价的对象是专业学位的授权点自我判断过程有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其中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是孤立的过程
一是推进主体多样性,形成多维评价系统。 多样性最初的人现在是评价机构的多样性。 《方法》第7条的确定,“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开展国际判断或专业资格认证”为评价主体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专业学位授予点参与国际判断可以以世界一流水平为基准,在国际视野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因此,国际判断可以成为专业学位自我判断的评价主体之一。 评价主体应该包括第三方机构,社会上已经有多个成熟的教育行业判断机构,每年发表各种判断报告,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可以作为评价主体适当引进。 对某种专业学位来说,专业的质量认证机构很好地判断参加者。 因为这些认证机构具有领域权威的准入标准和专业的判断体系,具有国际声誉,可以作为评价主体适当引进。 多样性的第二人现在是评论专家的多样性。 专业学位是职业学位,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为领域的实际行业服务。 因此,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主体应兼顾学术界和行业,由学术界专家和业界专家共同组成。 多样性的第三人现在是评价指标和基准的多元性。 专业学位自我判断指标体系需要结合各专业学位类别的优势,兼顾共性和个性,在统一框架下,对指标体系进行分类设置。 基本上各专业学位都设有独立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要涵盖学位点目标的定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学术交流、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5]。 考察中更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培养过程中投入、教育质量、学生获得感、学生学习成果等多方面测定,符合专业学位自我判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在制定判断标准方面,可以根据各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迅速发展情况,在确定“底线”的基础上适当地“尖”。 根据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的概念内涵,评价标准以各专业学位最基本的培养条件为底线基准,未达到人才培养底线的专业学位授予点为不合格。 另外,对于重点建设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其判断标准可以适当提高,可以结合专业学位水平的判断和国际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二是建设协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一是领域、与公司的合作评价。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领域、公司密切联系,发挥领域育人作用,调动领域、公司积极性,在培养环节重视示范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效果,重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效益,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 职业资格认证与学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相结合,推进专业学位职业化建设。 领域,公司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接收者,是在实际业务环境中检查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证人。 因此,在图1的外部评价中,将领域、公司特别是使用者的样本课程开发、实习实践教育、对毕业生的反馈纳入自我判断系统,建立了领域、与公司的协调评价机制。 第二,国际判断、专业资格认证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合作评价。 外部评价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受到行政干扰和人情社会的负面影响,可以体现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自我判断事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在图1的外部评价中,加入国际判断、专业资格认证机构、第三者评价,作为自我判断的重要参考因素,将评价结果和认证结果纳入自我判断体系,作为重要的加分因素,促使专业学位授权点参加外部评价。 第三,与广大教师和社会公众共同评价。 教师作为传道、授课、困惑者,对专业学位教育有自己的体验,他们最清楚相关教育科研设施、物流保障、管理水平等是否能满足优质的教育。 而且专业学位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承包者,他们最终的知识获得、素质提高、能力增加,都是评价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尺度。 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需要得到本专业学位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消息。 在图1的框架内,教师代表是学院专业学位自我判断事业委员会的成员,负责事业开展的监督判断,以问卷等形式反馈对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意见。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评价机制。 保证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位授予机构要加强组织指导,建立内部评价机制。 图1中的内部评价层反映了专业学位自我判断事业内部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学位授权机构要设立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事业委员会,把学位授权机构的第一领导、学术委员会、各授权点的第一负责人、相关职能部的负责人列入委员会构成名单,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推进判断事业。 另一方面,设立专业的自我判断业务事务所,负责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自我判断业务方案的制定和业务日程的判断,审议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价资料,明确学位授权点的判断结果和调整意见,将各系申报等相关组织的调整业务 而且,各学部必须设立学院一级的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业务委员会,成员由学院的第一领导、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教师、学生代表组成。 学院院长组织开展本学院相关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自我判断工作。 第一个责任是全面调查和统计学院制定自我判断方案的学位授权点的基础数据,形成自我判断材料。
四是多次进行绩效管理,判断后续建设。 专业学位授予点自我判断报告是本专业学位的一大把握,是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研、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整理,学位授予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比较有效的参照。 良好的业绩管理对专业学位授予点的可持续建设具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有助于推动专业学位教育的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学位授权机构必须结合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自我判断和相关资金投入,对取得良好成绩的授权点加大资金投入,相反,对审查结果比通常差的授权点相应减少资金投入,形成良性激励体系,院系更积极 另一方面,学位授权机构应该立即将自我判断结果反馈给院系,求出院系的对照结果,找出偏差,对判断中发现的问题和弱点形成整改方案,相关部门应该继续跟踪整改方案,促使院系改善和完善。 (作者:胡涛,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管理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03017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发布《学位授权点合格判定方法》的通知[ EB/OL ].(-01-29 ) [-06-17 ].OLD
[3]林梦泉、郑魏斯、陈燕等.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战术选择[j] .中国高等教育,( 11):10-13。
[4]李军、王耀荣、林梦泉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3-6,12
[5]黄宝印、徐维清、邓兆亮.建立自我判断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11):7-9。
《北京教育》杂志
标题:要闻:多元主体协同的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判断框架体系研究
地址:http://www.ptwc.com.cn/gkxx/2152.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