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新农科:服务国家战术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迄今为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发挥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学业以前的传承和特点,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瞄准未来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从单一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转变。
二是现代农业产业转型与农业一二三产融合迅速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立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农业科新专业。
三、开辟农林学科优秀人才培养实验区,设立创新实验学院,实施“2+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卓越的农林人才。
四是重构课程,重构课程文案,实施“千科目互联网工程”,成立“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率先制定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五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依托学校科技宣传服务体系制度,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241个合作实践基地、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六、按照科研项目领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建立了创新创业单位的积累和转变制度。
进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新农科的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一是在人才培养系统中改革探索。 发表了《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意见》,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22年)》,明确了8个方面、30项建设和改革任务,绘制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二是大力推进专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现代生物技术、新闻技术、工程技术的改造和提高以前传达给农业科专家,推进农业与生命科学、新闻科学的深入融合,培养新兴、新生农业科专家,服务引领着新产业新业态的迅速发展。 现在,学校计划设立“城乡规划”、“城乡社会管理”、“智能农业项目”、“农业大数据观察”等新专家,为推进新农科专业的迅速发展先尝试。
三是面向未来农业,建设具有农科特色的“大国三农”通知教育课程体系和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 大力开展合作育人,推进实践教育项目化改革,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部署在生产教育融合的平台上,部署在产业示范基地,扎根于乡村振兴的土壤中。 开展西北乡村类型和特征调查,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和帮助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
四是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继续开展教师教育能力培训和青年教师海外教育能力提高计划,提高教师的新闻化素养。 启动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计划,要求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等级,在现场站(基地)或领域单位需要6个月以上的实践训练经验。
五是积极发挥现场站育人的功能。 全面实施场站教育提高工程,大力加强试验示范站和示范宣传基地的条件建设和教育能力建设,推进课程入场站、教师入场站、学生入场站,使场站成为我校大学生实践乡村振兴战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六是在培养新时期“新农民”方面重新创新道路。 深入推进“三融通、三递归、一卓越”331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设置多类型模块化课程,推进交叉培养,开通课程选择渠道,满足学生选择不同快速发展路径的需要。 目前学校已经推进了三学期制改革,启动了“大学生卓越成长计划”“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探索为优秀毕业生授予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标题:时讯:新农科:服务国家战术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地址:http://www.ptwc.com.cn/xw/4093.html
免责声明: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